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标准pdf

发布时间:2024-03-06 来源:公告公示

  .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1 总 则 1.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 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 点是:严重缺乏 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 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 达。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 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 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 季节性干旱。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 建很难,也迫切地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 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 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根据调查, 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XX 省的靖远县 和会宁县、XX 自治区的伊 克昭盟和 XX 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XX 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大多数都用在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会宁北 部年降水量为 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XX 自治区伊 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 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 250mm 以上。XX 的雨水集 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 300mm 以上。因此本条规定了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 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 实际的。 1.0.5 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最重要的包含:SL103—95 《微灌工程技术规 范》,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 范》,JGJ/T98-96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CECS82:96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等。 3 规 划 3.1 一 般 规 定 3.1.1 为保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科学决策,使这项工作能获得健康发展, 切实发挥效益,搞好县〔含县以上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各项规划指标、做好区 1 / 16 . 域性的工程布局是十分必要的。规划主要是区域性规划,因此本节的规定主要适 用于对县及县以上各级的要求。 3.1.2 对雨水的利用既要有效,又应有一定的限度。只有这样,才可能正真的保证 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估算,我国近年来已建成的雨水集蓄工程利用的 雨水占这些地区雨水总资源量的比例还不到 1%。按照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发展规划,在今后 10 年内,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会超过总量的 2%~3%。 3.3 供水标准的确定 3.3.1 供水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国 家及群众的承担接受的能力。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所能提供的水量很有限 ,只能有限 度地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供水标准定的过高,必然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 规模,使有限的国家资金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群众也难以承受过多的 自筹资金和劳力投入。是合理的的做法是在 目前先解决群众紧迫的生存问题 ,并 为生产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使群众能在今后依靠 自身的力量,慢慢地提高供 水标准。生活供水包括了人的饮水、盥洗和其他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有关部 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见表 1。表 1 中,1 栏中Ⅰ、Ⅱ类地区为北方地区, Ⅲ、Ⅳ类地区为南方地区,Ⅴ类地区部分为北方地区,部分为南方地区。从表 1 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各省〔自治区规定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生活用水标准范围 ,北方半干 旱地区各省 〔自治区为 10~30L /d,南方为 15~45L /d。本规范的规定基本符合 这些要求。这些标准虽然比有关规范和手册中所确定的有室内卫生设备情况下的 供水标准要低得多,但是是符合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方严重缺水的现状和居民 目前的用水水平的真实的情况的。此外,南方降雨比北方大得多,对不同降雨量地区 规定不同的供水标准是适宜的。根据以上的标准和资料 ,本规范在表 3.3.1 中 对南北方分别作出了生活用水标准的规定。在执行表 3.3.1 的规定时,应根据 所在地区降雨量的多少、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难易程度和适宜规模 ,决定所 采用的生活供水标准。 表 1 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 编号 资料名称 供水标准 [L/ 〔d·人 1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编:《供水工程规划》 Ⅰ、 Ⅱ类地区 20~35, Ⅲ、Ⅳ类地区 30~50, 2 / 16 . Ⅴ本地区 20~40 2 全国乡镇供水 20XX 发展规划 集中龙头供水 40 CECS 82 :96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集中龙头最高日用水 20~50 全国爱委会办公室编:《中国农村给水工程 集中龙头最高日用水 规划设计手册》 20~50 DB 62 /T495-1997 《XX 省雨水集蓄利用 平水年 10,特殊干旱年 6 工程技术标准》 XX 自治区 DB15-T352-2000 《半干旱丘 30 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释技术规范》 DB6VT198-1998 《XX 回族自治区水窖工程 平水年 10,特殊干旱年 6 技术标准》 《XX 省集雨窖灌农业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手 平水年 15,特殊干旱年 8 册》 《XX 省东部干旱山区集雨利用工程建设技 10~25 术指导手册》 XX 川北大样板解决人畜饮水和旱山村保苗 45 用水规划提纲 《XX 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 15~40 3.3.2 由于雨水集蓄的数量有限,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应当采用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则和方法。只限于在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期补 水灌溉;在水量上,采用比常规灌溉小得多的灌水定额。根据对我国雨水集蓄利 用工程的实际调查,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地区进行的集雨节灌,包括下种时的保苗 水和作物生长期的灌水,一般只有 2~3 次。采用的灌溉方法绝大多数是人工点 浇、坐水种、手持软管浇灌、地膜穴灌等十分省水的方法,个别也有用滴灌和简 易渗灌的。灌水定额普遍很低,点浇、坐水种、地膜穴灌每亩灌一次水仅为 3~ 6 ,滴灌一次 10~15 。全生长期实际灌溉定额也可以从一定容积的蓄水工程 所灌溉的面积来估计。XX、XX、XX 一般一口 30 的水窖可以给 1 亩地灌 2~3 3 / 16 . 次水。考虑水窖的渗漏,每亩地大约供水 25 左右。在这样低的灌溉供水条件下, 虽然产量还不能够达到高产,但其增产、稳产的作用却十分显著。据 XX 省的经验, 正常年增产约 40%,旱年也能保持一定的产量。同时,采用这种非充分灌溉的方 法,水分生产率 〔单位灌溉水量增加的产量或价值很高。一般均在 2kg / 以上, 有些甚至可达到 6kg / 。因此,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方法,使有限的集蓄雨水多灌 一些地,可以大幅度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总体灌溉效益。利用集蓄的雨水给水 稻田灌溉,在 XX 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在 XX 省习水 县所作的典型调查,一般 1 亩稻田生长期,约补水 250 。据广西壮族 自治区的资 料,50~70 的水池可以灌 1 亩稻田,按复蓄 4 次计算,则灌溉水量与 XX 的数据 相近。根据以上资料,确定了表 3.3.2-1 中的参数。养殖业的供水标准是根据 各地的经验确定的。 3.4 工程规模的确定 3.4.1 关于生活供水保证率,CECS 82:96 规定,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 水期的保证率不能低于 90%。全国爱委会办公室主编的 《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 划设计手册》中也作了同样的规定。在 XX 和 XX 的地方法规中,规定生活用水保 证率为 95%,但同时又规定在特殊干旱年 〔95%年的供水标准可降为正常年份的 60%。而根据这两个省〔自治区的水文资料,降雨年变差系数Cv 值一般在 0.20~ 0.25。按照该Cv 值计算得出,保证率 95%的降雨量大于 50%年的降雨量的0.6 倍,因此实际上雨水集蓄工程的规模不控制在特殊干旱年。因此本规范采用了 CECS 82:96 的规定,即生活供水保证率采用 90%。灌溉保证率根据 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 的,设计保证率取 50%~75%;水为主的,取 70%~80%。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 地区属水资源特别紧缺的地区。因此本规范对灌溉供水保证率取 50%~75%,基 本符合 GB50288-99 规定。我国现行规范、标准中,对养殖业和农村小型加工业 供水保证率尚没有有关的明确规定。仅 CECS 82: 96 规定供水能力应包括养殖 及乡镇工业,因此这两种行业的供水保证率也应取 90%。考虑到雨水集蓄利用工 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人畜用水和节水灌溉用水,养殖和加工业只能有限度的满 足。为了不使集雨工程规模加大很多,对养殖和农村加工业的供水保证率,本规范 分别采取了了 75%和 75%~90%,与 CECS82:96 虽有一定差距,但是是符合雨水集 4 / 16 . 蓄利用工程的实情的。确定集流面面积时需要有集流面的全年平均集流效率。年 平均集流效率 〔即径流系数原则上应根据多年降雨系列或选用平水、湿润和干旱 典型年的降雨系列进行模拟计算确定。这样做需要有场次降雨资料和各类下垫面 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场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以及雨前下垫面湿度、集流面坡 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试验资料。目前我国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中,仅 XX 省和 XX 自 治区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XX 省根据试验提出了场次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和雨 前下垫面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面的成果。该省还根据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00~300、300~400、400~500mm 地区、保证率为 50%、75%和95%的典型年 的次降雨资料计算了 8 种不一样的材料下垫面的全年集流效率,成果见表 2。XX 的试 验研究也提供了年集流效率的数据,见表 3。此外, 《XX 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 提出的降雨利用系数,透水平坦地面为 0.3,天然不透水山坡为 0.6~0.7,较好 的屋面和人工集雨坪为 0.8。广西壮族 自治区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见表 4。 表 2 不同集流面在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典型车全年平均集流效率 多年平均降 保证率 混 水 水 塑膜 机瓦 青瓦 黄土 自然 水量〔mm 〔% 凝 泥 泥 覆砂 屋面 屋面 夯实 土坡 土 瓦 土 50 80 75 53 46 50 40 25 8 400—500 75 79 74 45 45 48 38 23 7 95 76 69 41 36 39 31 19 6 50 80 75 52 46 49 40 26 8 300—400 75 78 72 46 41 42 34 21 7 95 75 67 40 34 37 29 17 5 50 78 71 47 41 41 34 20 6 200—300 75 75 66 40 34 34 28 17 5 95 73 62 33 28 30 24 13 4 注 本表摘 自《XX 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表 2。 表 3 不同降水条件下各种集流面年平均集流效率 降水量〔mm 荒坡 硬路面 二合土或三合土 水泥土面 塑膜面 200 0.33 0.39 0.44 0.47 0.52 5 / 16 . 250 0.3 0.35 0.4 0.42 0.47 300 0.34 0.4 0.45 0.48 0.53 350 0.31 0.36 0.41 0.44 0.48 400 0.34 0.4 0.45 0.48 0.53 450 0.48 0.56 0.64 0.68 0.75 注 本表根据 《XX 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试验示范与推广技 术成果报告》表 6-10 中数据换算而得。 表 4 广西天然坡面集雨效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 多年平均降雨量 1200 1400 1600 1800 〔mm 集雨效率 0.35~0.45 0.38~0.5 00.42~0.6 0.46~0.65 根据上述资料,本规范在表 3.4.1-2 中提出了不一样的材料集流面的年集流效 率这项参数,作为计算集流面面积时的依据。公式〔3.4.1-1 是计算一种用途 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流面面积的公式。因为不同用途的工程供水保证率不同, 当一个工程有几种用途时,应采用不一样保证率的降雨量分别计算不同用途所需的 各类集流面的面积,再把同类型集流面各种用途所需面积相加,即得到该类型集 流面的总面积。 3.4.2 蓄水工程所需容积的计算,原则上应与一般水库调节计算的方法相 同。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来水应根据次降雨过程和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 进行模拟计算,而且应当采用长降雨系列或多个典型年资料做,不仅需要试验 资料,而且计算也较为繁琐,要在面广量大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中普遍采 用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条提出了采用简化的容积系数法。容积系数定义为在不发 生弃水又能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需要的蓄水容积与全年供水量的比值。确定 公式〔3.4.2 中的系数K 时,主要是根据下列数据资料: XX 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曾对以灌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容积进 行过调节计算,结果是旱作条件下,该系数为 0.6; 北方半干旱地区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为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需要从雨水集 蓄利用工程供水的时间约为 10 个月。则容积系数为0.83; 南方确定蓄水容积时,常按照连续供水 80~120d设计,则容积系数为 0.22~ 0.33; 6 / 16 . 南方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复蓄次数 3~4 次,相当于容积系数为 0.25~ 0.33; 根据上面一些分析并考虑一定余地,本规范对不一样的地区的容积系数作了规 定。 3.4.3 旱窖和旱窑指土质地区水窖与水窑上部不蓄水的部位。由于水窖 和水窑大多位于黄土地区,为防止黄土湿陷,对顶盖只用粘土或水泥砂浆防渗的 水窖,应限制其蓄水水位不允许超出拱顶的起拱线。采用水泥混凝土顶盖的水窖, 可以允许在拱顶部分蓄水,但应有一定的安全超高,寒冷地区还应考虑防冻要求。 土层中的水窑拱部一般都利用黄土本身的自稳性能不加护砌,或采用粘土或水泥 砂浆防渗。此时拱的部位也不宜蓄水。本条水池超高值系各地经验数据。 3.5 工程布置 3.5.3 由于生活用水水质要求比较高,一般应当用集流水质较好的硬化集流 面〔包括屋面。但硬化集流面面积通常比较有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系统。同 时,生产供水系统一般布置在田间地头,为减少担水劳力,也不宜与生活用水系统 放在一起。但在庭院旁饲养的牲畜用水,为方便起见,可以与家庭生活用水系统一 起布置。 4 设 计 4.1 集流工程 4.1.2 本条所说的应尽量利用的人工设施指表面渗透性较低并可以用作 雨水集流的各类工程或设施,如瓦屋面、公路路面、乡村道路、学校操场、场院 等。湿润地区的自然坡面集流效率比较高,是当地主要的集流面。半干旱区自然 坡面虽然集流效率很低,但由于地广人稀,可拿来集雨的荒山坡较多,因此也可 加以利用。 4.1.4 根据 XX、XX 等地实践,塑料薄膜在条件下,通常用 2、3 个 月或一茬作物生长期后就要更换。为减少相关成本,大多采用农用地膜或棚膜。而埋 藏式塑料薄膜使用期较长,一般宜采用厚度较大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 4.1.5 在屋顶集流系统中,采用铁皮接水槽和落水管虽能减少水溅落 损失,但费用较高。XX 等省〔自治区的经验,为满足集流量的要求,往往在庭院内 铺混凝土,此时,可把屋檐下的混凝土地面做稍微凹下去一些,以汇集和输送水, 这样不会造成水的损失,而代价较低,故宜加以提倡。 7 / 16 . 4.2 蓄水工程 4.2.1 蓄水工程的形式选择不仅与地形、基土条件和用途有关,而且和当 地群众的经验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黄土和黄土类土直立稳定性 较好,利用这些特点,群众采用水窖和水窑这种建筑材料用量较少的蓄水工程形 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水窖和水窑以及地下埋藏式水池的形式也便于集中地面径 流、减少蒸发和保持水质。因此用作生活供水时,多用水窖。在XX 农村中,经济 比较发达,常常结合楼房的建造,在楼的上层修建钢筋混凝土水池;或在房屋旁设 置预制铁丝网水泥水罐,每个容积一般为 2 左右。水罐和房内钢筋混凝土水池 单位蓄水量的造价都比较贵,但可 以搞成自来水,使用起来更便捷。西南地区没有冻结问 题,用于灌溉时,开敞式水池比较普遍。因此,在选择蓄水工程形式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用途和当地习惯等因素。 4.2.3 本条主要规定了蓄水工程的防渗和结构方式和从安全出发对不 同窖型的尺寸限制。蓄水工程应满足渗漏小、安全蓄水和具有一定使用的时间的要 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劳动群众有着丰富的打窖经验。传统水窖采用的粘土〔胶 泥防渗在长时间运行中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但粘土防渗施工很复杂,所有的环节要 求十分严格,费工而且费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发展了水泥砂浆薄壁水窖, 施工大大简化,质量非常容易保证,经过实践检验,防渗效果也比较理想。混凝土 也是一种优良的防渗材料。因此,本条规定的几种防渗方式能满足水窖防渗的 要求。关于结构安全,一般讲,作为微型蓄水工程的水窖,当采用混凝土做其顶部、 窖壁和底的支护时,结构应是安全的。问题是采用薄壁水泥砂浆或粘土水窖和顶 部及底采用混凝土、窖壁采用砂浆或粘土层时,水窖的结构安全是否有保障。我 国旱区劳动群众使用粘土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根据调查, 目前我国西北地区还 留存有清朝时修建的水窖。这主要是由于黄土具有在干燥条件下开挖成垂直凌空 面而不坍塌的特性。只要做好防渗,同时土质又比较密实,则粘土窖可以长期安全 运行。为了使水窖结构安全性有充分的保证,本条规定了顶部宜用混凝土或砌砖 拱,以承受上部填土和活荷载。对窖壁则吸取了群众的经验,采用薄壁水泥砂浆防 渗。只要保证砂浆实施工程质量,并对窖壁表土进行夯击密实,薄壁水泥砂浆窖壁是完 全能保持稳定的。对窖底则采取了翻穷、设灰土层和浇注混凝土等加强防渗的 措施,以防止窖底沉陷。图 1 是这种水窖的剖面图。这种水窖在 XX 省等地用得比 较普遍。该省最早建设这种水窖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已有十多年的使用历 8 / 16 . 史, 目前这些水窖的运行仍基本正常。因此这种窖型安全是有保证的。此外,还吸 取了传统粘土窖的经验,规定了窖壁上设砂浆短柱以加强砂浆与基土层的结合。 采用圈梁和砂浆短柱〔砂浆铆钉的薄壁水泥砂浆水窖的剖面图见图 2。 图 1 混凝土顶拱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单位:cm 土质比较密实,粘粒含量较多时,也可以全断面都采用水泥砂浆护壁,见图 3。但水窖的蓄水深度应有一定限制。单纯从结构安全出发,采用全断面为混凝土 的水窖肯定会更安全。但这种形式的造价要比薄壁窖高得多。图4 是根据在 XX 省的调查而绘制的全断面采用混凝土水窖和混凝土顶拱及底、砂浆薄壁水窖每立 方米蓄水容积的平均造价比较。 图 2 混凝土顶拱和带砂浆铆钉的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单 位:cm 图 4 中上面的线为混凝土窖,能够准确的看出,两种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的平均造 价相差 50~100 元左右。因此考虑造价和结构安全的因素,在安全性有足够 保障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水泥砂浆薄壁式水窖。如果由于土质原因,薄壁水窖不 能满足安全时,本条规定应采用混凝土支护方式。本条第 3 款对各类水窖窖深、 直径及拱顶矢跨比等参数的规定主要是根据在 XX、XX 等省〔 自治区的调查得出 的。各类水窖的尺寸调查资料见表 5。 图3 全断面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单位:cm 表 5 各类水窖尺寸调查资料 尺寸单位:m;容积:㎡ 适用条 总深 旱窖深 最大直 底部直 最大容 水窖形式 件 度 度 径 径 积 土质较 粘土水窖 8.0 4.0 4.0 3~3.2 40 好 土质较 7~ 2.5~ 4.5~ 薄壁水泥砂浆水窖 3~3.4 55 好 7.8 3.0 4.8 混凝土或砌砖拱顶薄 土质较 3.2~ 壁水泥砂浆水窖〔盖 6.5 1~1.5 4.2 63 好 3.4 碗窖 1 9 / 16 . 混凝土或砌砖拱顶薄 土质较 壁水泥砂浆水窖〔盖 6.7 1.5 4.2 3.4 60 好 碗窖 2 图4 两种水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平均造价比较图 4.2.7 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水地时,为防止因地基沉陷造成结构物破坏, 应尽量采用整体性好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浆砌石结构。本条提 出的防湿陷措施是黄土地区修建水池和其他结构物时的常用措施,实践证明是有 效的。 4.3 生活供水系统 4.3.2 雨水集蓄解决人畜饮用水的工程绝大多数离农户家庭很近或直接 位于庭院内, 供水管道一般不有必要进行水力计算,可直接用耐压 02.5MPa 的低压 管。当利用雨水集蓄工程的水源需经提水或远距离输水的,应按有关规范设计管 道。 4.4 节水灌溉系统 4.4.4 根据 XX 等地的经验,在蒸发量较大的半干旱地区,移动式毛管采取 集中布置方式,即在一个灌溉地块内,把毛管集中相邻布置,灌完一片,再移至另 一片。这样做可以缩短灌水时间,减少损失。 5 施工与设备安装 5.1 集流与蓄水工程施工 5.1.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混凝土及砂浆均为低标号的,如采用较高标 高的水泥,则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太低或造成强度富裕太多。为了合理利 用资源,规定水泥标号不宜高于425 号。 5.1.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面广量大,不可能对单个工程都做混凝土和砂浆 配合比设计, 因此本款规定,可在一个 区域 内,根据不 同建筑材料特性,按照 SDJ207-82的规定,设计几个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供工程 选用。 6 工 程 验 收 6.0.1 本节规定适用于对单个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验收,对 区域性〔组、 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应进行单项工程验收后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6.0.3~6.0.4 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面广量大,且主要由各农户完成, 10 / 16 . 不可能及时地逐项验收每道工序,取样试验和施工记录也难以做到。因此验收主 要依靠外形量测和直观检查,并辅以调查了解,使验收的结论能定性准确。 7 管理 7.1 工 程 管 理 7.1.4 湿润地区在水池边种植藤蔓植物或利用水面种植藻类植物,主要是 为了遮阳以减少蒸发,同时又可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但为滴灌系统供水的水 池,为防止堵塞灌水器,不宜采取此措施。 7.2 水 质 管 理 7.2.2 XX 自治区、XX 省宣威市和 XX 省水窖水质化验的资料见表6、表 7 及表 8。表中仅列出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化验结果,数字有阴影的为不合格的项 目。从这些结果看,雨水集蓄工程水质指标中,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和浑浊度普遍 超标,新窖的pH值也超标,但 1~2年后可恢复正常。各地还有一些局部指标超标。 因此,本条规定了应检测的主要指标为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和浑浊度。各地还可 根据 自己的情况决定是不是进行其他指标的检测。因此雨水集蓄工程的水不能直接 饮用,一定要经过处理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后方可饮用。 表 6 XX 自治区水窖水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 目 清水河县 灌溉水水质 项 目 5 年 旱 1 年水窖 1 年 旱 饮用水水质标准 标准 井 井 pH 7.60 10.00 9.50 6.5~8.5 5.5~8.5 碳酸盐 0.00 45.02 21.01 20 镁 3.64 0.48 1.70 ≤0.4 锰 1.39 0.02 0.1 ≤1.0 铁 0.83 未检出 0.3 ≤1000 悬浮物 824.5 5.0 ≤200 挥发酚 未检出 未检出 0.002 ≤3.0 大肠菌群 5400 5400 ≤10000 表 6 XX 自治区水窖水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 目续表 项 目 准格尔旗 饮用水水质标准 灌溉水水质标准 11 / 16 . 旱井 水窖 pH 8.62 7.96 6.5~8.5 5.5~8.5 碳酸盐 20 镁 2.91 4.36 ≤0.4 锰 0.04 0.1 ≤1.0 铁 0.098 0.3 ≤1000 悬浮物 21.0 ≤200 挥发酚 未检出 0.002 ≤3.0 大肠菌群 5400 ≤10000 表 7 XX 省宣威市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 项目 标准 宣威# 1 宣威#2 宣威#3 宣威#4 宣威#5 宣威#6 pH 6.5~8.5 7.9 9.0 8 5.97 6.91 总 硬 <450 44.7 30.5 38.6 24.4 24.4 32.54 度 氨氮 <0.02 0.056 0.024 <0.02 0.056 0.024 0.024 亚 硝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0.001 酸盐 细 菌 <100 1350 140 1760 1530 0 3 总数 大 肠 <3 49 5 >1600 130 <3 <3 杆菌 表 8 XX 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 饮水标 灌 溉 时 榆 中 贡 榆 中 贡 榆 中 贡 榆 中贡 榆 中 贡 准 标准 间 井#1 井#2 井#3 井#4 井#5 集 流 混 凝 土 夯实土 水 泥 瓦 夯实土 水 泥 建 面 建 3 年 建 1年半 半年瓦 窖型 土窑 混 凝 土 混 凝 土 土窖 混 凝 土 建 3 年 建 2 年 建半年 pH 6~8.5 6 ~ 1 7.9 7.8 7.8 8.0 9.6 12 / 16 . 8.5 2 7.4 8.3 8.3 8.2 9.4 铁 0.5 1 0 0.005 0.29 0 0 2 0.284 0.102 0.302 0.31 1.349 锰 0.3 1 0 0.005 0.067 0.026 0 2 0.037 0.020 0.019 0.025 0.114 铜 0.01 1.0 1 0.012 0.006 0.017 0.006 0.017 2 0 0 0 0 0 酚 0.002 1.0 1 0 0 0 0 0 2 0.002 0.024 0.024 0 0.002 表 8 XX 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 1 饮 水 灌 溉 时 通渭崔河 通 渭崔 通 渭 崔 通 渭 崔 通 渭 李 标准 标准 间 #1 河#2 河#3 河#4 店 集 流 混凝土建 夯实土 夯实土 夯实土 混 凝 土 面 2 年半 建 1 年 窖型 混凝土建 土窑 混 凝 土 混 凝 土 土窑 3 年 建 2 年 建半年 pH 6 ~ 6 ~ 1 7.5 7.6 7.6 9.6 7.6 8.5 8.5 2 7.9 7.5 7.8 7.9 7.8 铁 0.5 1 0.016 0.373 0.163 0.167 0.373 2 0.401 0.501 0.307 0.386 0.214 锰 0.3 1 0 0.047 0.295 0.052 0.264 2 0.2 0.214 0.146 0.141 0.487 铜 0.01 1.0 1 0.017 0.006 0.006 0.012 0.006 2 0 0 0 0 0 酚 0 .0 1.0 1 0 0.009 0 0.001 0 02 2 0 0 0.002 0.002 0.001 13 / 16 . 表 8 XX 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 2 饮 水 灌 溉 时 榆 中 贡 榆 中 贡 榆 中 贡 榆 中 贡 榆 中 贡 标准 标准 间 井#1 井#2 井#3 井#4 井#5 氟化物 1.2 2.0 1 0.32 0.43 0.43 0.34 0.62 2 0.52 1.29 1.29 1.44 2.85 氰化物 0.05 0.5 1 0 0 0 0 0 2 0 0 0 0 0 硒 0.01 0.02 1 0.001 0.002 0.008 0.007 0.001 2 0 0 0 0.005 0.006 铅 0.05 0.1 1 0.062 0 0.027 0 0 2 0.014 0 0 0.016 0.026 细菌 总 200 1 1800 740 420 9800 287 数 2 1200 300 1300 700 400 大肠杆 10000 1 23800 9600 1800 23800 23800 菌 2 9600 9400 230 2300 2300 表 8 XX 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 3 饮 水 灌 溉 时 通 渭 崔 通 渭 崔 通 渭 崔 通 渭 崔 通 渭李 标准 标准 间 河#1 河#2 河#3 河#4 店 氟化物 1.2 2.0 1 3.4 0.32 0.26 0.42 0.31 2 0.4 0.45 0.30 0.4 0.63 氰化物 0.05 0.5 1 0.31 0 0 0.002 0.003 2 0 0 0 0 0 硒 0.01 0.02 1 0.014 0.003 0 0.009 0.002 2 0.008 0007 0.007 0.011 0.009 铅 0.05 0.1 1 0.000 0 0 0.062 0 2 0.027 0.038 0.038 0.036 0.055 细菌 总 200 1 225 2510 216 198 340 14 / 16 . 数 2 28600 2250 26500 25500 2500 大肠杆 10000 1 2300 2300 230 230 920 菌 2 2380 9600 2300 23800 23800 7.3 用 水 管 理 7.3.3 雨水集蓄工程中,经常存在同一个集流面为多个蓄水工程供水情况, 应由村组或上级部门组织有关农户协商制定引水、蓄水的制度或办法,防止因此 布引起的农户间的水事纠纷。 8 经 济 评 价 8.1 一 般 规 定 8.1.1~8.1.3 为做到决策科学,避免失误,应在县〔含县以上各级雨 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中,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社会公益性 很强的工程,因此社会折现率采用7%。由于同样的原因,按照 SL72-94 的规定,只 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不做财务评价。 附录A 名 词 解 释 A.0.1 雨水集蓄利用是雨水利用的一种形式。雨水利用是指对原始状态 下的雨水进行利用,或对雨水在最初转化阶段时的利用。按照这一个理解,属于雨水 利用范畴的有雨养农业以及水土保持为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所采取的措施。 根据对各地的调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都包括了对雨水的收集、存储等工程措施 以及对雨水的调节和高效利用。各地建设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微型水利工 程。根据调查,西北和华北地区蓄水工程多用水窖和水窑,其容积一般都在 100 以下;沿海和海岛地区多用水罐和屋内水池,容积都小于 10 ;西南地区大多采 用水池,广西的水池容积范围为 40~100 ,XX 的水池多在 100~300 ,容积超 过 500 的属于个别情况。因此,本条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工程容积界定 在 500 以内。与涝池、小塘坝的区别是:各地的蓄雨工程绝大多数采取了防渗 措施。我国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最初大多数都用在解决人畜用水问题。近年来已更多 地用于发展节水灌溉。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在畜禽养殖中也慢慢变得多地利用雨水。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海岛地区也有利用雨水的,但由于集蓄的雨水数量有限,因此 15 / 16 . 只能用于省水型的加工业。 A.0.2 根据调查,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水窖是采用得十分普遍的蓄水 工程形式之一。在土质地区和岩石地区都有应用。土质地区的水窖多为圆形断面, 深度与直径之比一般在 1.5~2 之间。但当土质很差,用大开挖的方式来进行施工 时,水窖也有采用矩形宽浅式,周边墙及窖底均采用浆砌石,顶盖则采用钢筋混凝 土盖板或砌石或砌砖拱。岩石地区水窖多见于西南及北方山区,一般为矩形宽浅 式,多用浆砌石砌筑。XX 等地的水窖窖身大部分在地下开挖而成,少部分窖身则 在地上砌筑而成。但地上部分也用土或石料理藏。根据上述水窖的共同特点,水 窖是一种地下埋藏式蓄水工程。与有顶盖的水池比较。后者顶盖一般不埋藏。由 于埋藏的特点,因此能较好地保持水质,多用于生活供水。 A.0.6 集雨灌溉采用了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理和方法,但它有别于 正常的情况下的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主要体现在灌水次数更少,灌水定额更低。 因此有必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方式来界定。其特点是:只在十分关键的时期进 行灌水;只浇灌作物或树木的根系,土壤的湿润限制在很小范围,科间耗水极少; 灌水量极小;灌溉效率和灌溉水的生产率都远高于正常的情况下的非充分灌溉。 附录 C 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表 本附录是根据本规范 3.4.1 条第 1、2 款的规定,选择几种常用的集流面进行计 算而得到的。主要为便利县级或农村技术人员使用。在计算集流效率时,已经 考虑了因降雨量不同集流效率也不同的因素。使用表 C1 和表 C2 时,应先按 3.3 节的有关法律法规,计算需要的供水量,再在表中根据所在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和CV 值查出每立方米集流量需要的集流面面积,再乘以供水量,即可得到要的集流 面面积。当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多人用途时,可把各种用途需要的集流面面积相 加,即可得到集流面总面积。 16 / 16

  YY/T 0929.3-2023输液用药液过滤器第3部分:标称孔径0.22 μm药液过滤器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pdf

  中国行业标准 YY/T 0929.3-2023输液用药液过滤器第3部分:标称孔径0.22 μm药液过滤器液体细菌截留试验方法.pdf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八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4 Section Ⅱ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5 Section Ⅱ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1 Section Ⅱ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7赏析环境——明辨类型,关注效果含答案.docx

  双减背景下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docx

  FL-286,FL-296系列气密检漏仪/防水测试仪使用说明书-FUKUDA福田.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