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饮水饱 丰盈“不差钱”

发布时间:2024-03-09 来源:公告公示

  眼下,榆林大地草木萌生、花红柳绿,各地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纷繁发动建造,奏响了动听的春耕“交响曲”。

  宽广的沙地上,推土机、挖掘机快速修整地块,大型中耕机络绎其间铺设滴灌带,不一会儿,连片的千亩高标准农田已立异待耕;层层叠叠的黄土高原上,挖掘机“开疆拓土”建筑集雨窖,山谷里机械轰鸣忙打坝,一条条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全省首先施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的第二个年初,榆林市继续向旱田要收益,逐渐扩展旱作节水农业推行面积,更多城镇、村庄归入施行规模,更多农人筑牢丰登增收的根底,一幅工业兴隆、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画卷缓缓打开。

  人勤春来早。近来,种田能手、米脂县桃镇高宏寺沟村党支部书记高轮科早早忙活起来,他心里惦记着谷子良种繁育基地,并多方和谐肥料,组织机械撒肥深翻,组织专人查看“四位一体”集雨补灌设备,修补破损管道,重复叮咛施行工程人员:“这都是宝物,管咱们一年的收成呐,可不能漫不经心。”

  高轮科为何如此注重节水设备,满是由于吃了干旱的亏。高宏寺沟村川地少、山地多,之前遭受大旱,收成削减,导致很多山地撂荒。“合理咱们陷入困境的时分,政府带来了节省用水的好技能、好项目!”高轮科兴奋地说。2022年,村子544亩撂荒地归入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库,施行村企共建,采纳“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能(沟坝库蓄水、光伏发电提水、高位池窖储水、膜下滴灌补水),完结水肥一体、保墒节水,谷子单产水平大幅度进步。

  尝到甜头的,远不只这一个村。榆林市旱地约占总犁地面积的77%,是陕西首要的旱作农业区。2022年,榆林市首先在全省发动施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举动,坚持“用好天上水、保住地中墒、用足地表水、适度使用地下水”的准则,环绕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能推行三条技能途径,推行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体集雨窖、“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旱作集成技能“六大形式”,建成高效旱作节水农业48.5万亩,亩均完结节水30%、节肥20%、节劳20%。榆阳、神木、靖边、定边、米脂创立为省级农业节水举动演示县,建成节水演示区50个。

  “吨粮田+高产田”不再是愿望。上一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盈,总产252.5万吨,同比增加12.9%,位居全省第二,旱作节水农业展开势头微弱。

  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流传着一条顺口溜:山上建起蓄水池,管道铺到田地里,滴灌给庄稼“打点滴”,咱农人对干旱说“拜拜”。

  这生动的言语、欢欣的心境,源自旱作节水项目的施行。本年,该村1001亩山地初次归入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库,3月起工程发动施行,沟机、铲车开挖管道,建起高位储水池,每天都有新变化、新进展。“一想到4月就能完结水肥一体化,心里美滋滋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谢万兴喜不自禁,他和乡民开端规划未来,“水不缺了,咱们方案试种山药,带领乡民发家致富。”

  在98%的犁地为旱田的佳县,40个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全面开工,县上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要求4月25日前工程竣工,不影响农人入种。“对照全市组织表,咱们提早一个月完结前期准备作业,为加速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县政府及时出具资金许诺函,协助完结财务预审、招投标,对项目一路开绿灯。”佳县农业归纳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刚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展开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榆林大干快上!市委、市政府把展开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农业展开“一号工程”,首要领导亲身抓,出台《榆林市展开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举动方案》,树立专项资金,将旱作节水农业列为市政府重点作业季度点评内容。坚持市县村庄四级联动,树立市级旱作节水农业作业专班、技能指导组和市级专家库,由农业、水利等范畴31位专家组成的技能团队严格把关项目建造全过程,各县市区坚持“四水四定”准则,提早策划,你追我赶,强化项目建造办理,保证建造一块、带动一片、辐射一方。

  2023年,榆林市方案总出资5.19亿元,施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面积60.36万亩,较上一年进步20%,施行项目547个,散布在130个城镇、460个行政村,呈现出出资更多、掩盖面积更大、获益人群更广的鲜明特点,向着打造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演示市大踏步行进。

  眼下,在靖边县海则滩镇杨柳湾村,郊野里拖拉机、推土机轰鸣声此伏彼起,栽培户连续展开土地平坦备耕作业。本年,该村“大破大立”建造高标准农田,对涣散栽培的犁地统一规划、平坦,从根本上处理土地凹凸不平、排水不畅、条块凌乱等问题。同步施行高效旱作节水技能,改漫灌、喷灌为滴灌,追施有机肥,进步地力。“估计每亩能进步100公斤以上的产能,根底设备条件的改进,完结旱能浇、涝能排。”靖边县农业乡村局副局长朱文凯坦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榆林实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归纳治理,加速补齐高标准农田根底设备建造短板,强化田间灌排工程配套和犁地质量进步,逐渐把永久基本农田悉数建成高标准农田。现在,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3.65万亩。

  千百年来,榆林人一直致力于改造瘠薄低产的土地,改动“靠天吃饭”的命运。散步在榆林市鱼河农场,3500亩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世界抢先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体系尽显“巨大上”。“3500亩地灌溉一次由曩昔的3—5天缩短为48小时就可以完结。”场长陈飞骄傲地说,滴管把水肥精准输入每一株马铃薯的根部,由传统灌溉的“浇地”变为“浇作物”,水肥办理更精准高效。

  2022年,该农场马铃薯亩产5吨左右,农业总产值达3150万元。旱作节水体系不只节省了各种本钱、进步了产值,还招引了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每年7月马铃薯花期,农场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一年招引游客达3万人次。”陈飞快乐地说,“农业+旅行”打响了农场品牌,带动了当地消费经济。

  打造“美丽农田”,正是榆林市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的立异之举。榆林统筹推动高标准农田和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建造,以地力进步、旱作节水、林网建造、绿色掩盖、田园美化、农旅交融“六大举动”为抓手,强有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农旅交融、生态友爱”的美丽农田。

  “待到花开绚丽时,榆林将建成26万亩美丽农田,让农业成为发明美的工作,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乡,让农人成为面子的工作。”市农业乡村局局长许君表明。

  本文为汹涌号作者或组织在汹涌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组织观念,不代表汹涌新闻的观念或态度,汹涌新闻仅供给信息发布渠道。请求汹涌号请用电脑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