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10 来源:公告公示

  为贯彻落实2016 年中央1 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 年)》的通知》(农办农﹝2016﹞9号)要求,全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先进实用技术,全方面提升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快速推进全区水肥一体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技术模式: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培养种植行上铺设滴灌管,利用滴灌系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玉米根系,保证玉米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实现玉米增产和水肥养分高效利用。有条件的石山地方,推广玉米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开挖集雨沟,建设集雨面和集雨窖池,配套安装小型提灌设备和田间输水管道,采用滴灌、微喷灌技术,结合水溶肥料应用,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实现高效补灌和水肥一体化,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解决降雨时间与玉米需水时间不同步、季节性干旱严重发生的问题。

  菜、水果、马铃薯、茶叶水肥一体化技术;桂西地区重点推广玉米、水果、蔬菜、马铃薯、甘蔗、茶叶水肥一体化技术;桂东地区重点推广水果、蔬菜、马铃薯、茶叶水肥一体化技术。

  技术模式: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蔗种植行上铺设滴灌管,利用滴灌系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甘蔗根系,保证甘蔗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实现甘蔗增产和水肥养分高效利用。

  技术模式:推广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机井或地表水为水源,通过建立新型微灌系统,集微灌和施肥于一体,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供应,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5.坚持集成应用、示范带动。加强工程措施与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有机结合,促进设施设备与农业技术配套,加强试验示范,集成各项技术,发挥综合效应。

  按照“以水带肥、以肥促水、水肥耦合、高效利用”的技术路径,根据不一样的地区气候特点、水资源现状、农业种植方式及水肥耦合技术方面的要求,在桂北、桂中、桂南、桂东和桂西五大区域,以玉米、马铃薯、甘蔗、蔬菜、水果、茶叶六大作物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其中桂北地区重点推广蔬菜、水果、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桂中地区重点推广甘蔗、玉米、蔬菜、水果、马铃薯、茶叶水肥一体化技术;桂南地区重点推广甘蔗、玉米、蔬

  (一)必要性。一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由于地形起伏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广西年降水量较多,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二是水分生产效率偏低。虽然我区降雨量大,但山地丘陵比重大,储水设施不足,降低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径流损失大,造成农业生产供水的不匹配。三是化肥利用率偏低。2015年,我区化肥施用量261.53 万吨,主要作物化肥利用率32%,低于全国中等水准3 个百分点。水肥资源约束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在新形势下,推进水肥一体化工作已成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关键措施。

  (二)可行性。从政策层面看,习要求“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一控两减三基

  本”目标的要求,“一控”就是控制农业用水总量,这为发展水肥一体化指明了方向。从国外发展看,在70 年代,由于廉价的塑料管道大量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细流灌溉的发展,推动了细流灌或微灌系统包括滴灌、微喷雾灌等技术的进步。在过去的40 多年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整个世界迅猛发展。从国内实践看,近年来,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在不一样的区域、不同作物开展系列试验研究,全国形成了多种适用技术模式,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精确调控水肥用量奠定了基础。从我区实践看,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区已有十多年示范应用历程,探索出了各种有效的推广模式,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3.坚持以经为主、经粮并重。以水果、蔬菜、甘蔗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兼顾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集成节水农业及其他配套技术,促进抗旱减灾和高产稳产,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作物生长特点,按照耕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作物需水规律等,选择适宜技术模式,加强试验探索,实行分类指导,增强节水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研推关键产品。引导相关企业研发新型水溶性肥料,根据区域主栽作物的需肥特性,优化肥料配方,方便群众应用,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配套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开发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提升智能控制水平。根据不同用户的投入能力,选配适宜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做到经济实用、操作方便。

  政策扶持和资产金额的投入,发挥项目资金带动效应。开拓资金渠道,积极鼓励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坚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统一规划、合理的安排、分步实施。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和紧密配合,争取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用于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快速发展。

  有条件的石山地方推广玉米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开挖集雨沟建设集雨面和集雨窖池配套安装小型提灌设备和田间输水管道采用滴灌微喷灌技术结合水溶肥料应用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实现高效补灌和水肥一体化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解决降雨时间与玉米需水时间不同步季节性干旱严重发生的问题

  适用区域:有灌溉条件且规模连片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包括桂西、桂中、桂南地区。

  技术模式:推广茶叶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茶树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为茶叶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条件。

  应用效果:玉米平均亩增产10-15%,省工20%以上,亩节本增效150 元。

  适用区域:桂南、桂西南、桂西、桂西北地区,农业示范项目区,农企、合作社种植基地园区。

  技术模式:推广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地膜覆盖、微灌、施肥为一体的灌溉施肥模式,利用微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马铃薯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通过覆盖地膜,降低水分蒸发,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可根据真实的情况选择覆盖地膜或秸秆。

  技术模式:推广水果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微灌和施肥为一体的灌溉施肥模式,每行果树沿树行布置一条灌溉毛管,借助微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果树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为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以节水节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树立节水增效理念,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深入推动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结合、水分与养分耦合,加快水肥一体化的应用,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到2020 年,全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00 万亩,新增150万亩。预计实现节水1.35亿立方,节肥3.3 万吨,增加作物产量15 亿公斤,节本增效9.5 亿元。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和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力,增强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一)集成技术模式。依托各种示范基地、大户园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筛选,集成各项先进的技术,重点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养分配比、水溶肥料等试验研究,摸索技术参数,形成本区域主栽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