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走进以色列:船员特意升五星红旗对中国表示友好和敬意

发布时间:2024-01-04 来源:安装场景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被称为“犹太人自己的家园”。犹太人曾经散居在世界各地,给人以精明、团结、会做生意的印象。

  犹太人自二战以后,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故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使国家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人均GDP达到4.57万美元,不得不令人敬佩。

  以色列是一个最小的世界强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小,还没有我国云南省曲靖市的面积大。人口也不多,只有800多万,却长期称霸中东,用武力扩张土地,造成大批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对这种一个有时像天使、有时又是恶魔,历史上屡遭磨难而现今打压巴勒斯坦的国家,我对它产生了兴趣,总想到该国看一看,弄清其中的原因。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拓展,开辟了到以色列的旅游路线,我的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我和旅友们乘飞机到约旦,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乘大巴进入以色列。在约旦境内看到的是满目苍凉的沙漠,偶尔见到几棵树木,也因为缺水而显得恹蔫,在这样枯燥的道路上行进,让人感到疲乏盹困。

  进入以色列就不一样了,通过约以两国边境安检,迎接我们的是年轻热情美丽的女导游玛雅,她双手举着写有汉字的欢迎纸牌,笑盈盈地等待我们,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汽车奔驰在宽广平坦的公路上,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树木外的土地种满庄稼,长势良好,天空也格外明朗,我集中精力观看车窗外的景色,看到的都是充满生机的植物。若不是导游告诉我,眼前行走的地方是内盖夫沙漠,我是感受不到这里曾经是荒芜的沙漠的。玛雅全程陪同我们,让我们在以色列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游。

  犹太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多次遭受罹难的民族。犹太的祖先是古代希伯人,原先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大约是现在伊拉克的南部,后来迁徙到迦南(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迦南遭遇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饥荒,部落首领雅各带领大家集体逃荒到埃及。

  在客居埃及的岁月里,犹太人受尽埃及人的歧视和折磨。在公元前1200左右,摩西带领犹太人,克服千难万险,重新再回到原先居住的迦南。《圣经》“出埃及”一章记录了这一著名的历史故事。

  在返回迦南的过程中,上帝在西奈山向摩西敕授了针对犹太人的“十诫”,其中的第一诫就是“除了耶和华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十诫”成了犹太人的信仰基础和精神支柱,上帝是犹太人心中唯一的神。

  为什么犹太人又称为以色列人呢?这与犹太人的族领雅各有关。《圣经》记载,雅各曾与天神角力,最终战胜天神,天神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意思是“神的士兵”。犹太人以此为荣,这之后犹太人就称自己为以色列人了。

  公元前10世纪,大卫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以色列国,大卫成了以色列第一个国君。他的儿子所罗门创造了以色列国的辉煌。不幸的是,公元前935年,所罗门的两个儿子将国家分为两个部分,北边的仍叫以色列国,南边的叫犹太国。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所灭,公元前586年,犹太国又被巴比伦所吞没。大卫创立的以色列国葬送在他的后人手上。巴比伦人占领耶路撒冷后,毁掉了所罗门王所建造的犹太圣殿,俘虏了犹太国的上层人物,把他们沦为“巴比伦囚徒”,迫使他们离开耶路撒冷。在以后的历史变迁过程中,迦南这块土地又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所占领。公元70年,犹太人举行了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遭到了罗马人的残酷,100万犹太人被屠杀,罗马帝国将剩余的犹太人驱赶出迦南。

  从此,犹太人开始了长达近2000年的流离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国亡族不亡,人散心不散,始终坚守民族的认同感,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把犹太教会堂建到哪里。他们聪明勤劳,擅长经商,不少人成为当地的富豪。

  他们主张内部通婚,纯洁民族基因。有人研究犹太人为什么对中国心存好感,却不愿意在中国定居,答案竟是挡不住中华民族的融蚀力,怕被中华民族同化。犹太人有着超强的民族凝聚力,不论在哪里都能抱团发展,互相帮助。他们生意上的成功,引起了居住地一些人的羡慕和妒忌。由于宗教、政治、文化、偏见、经济等原因,犹太人在上世纪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在欧洲遭受到大屠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集团执政后,大造仇恨犹太人的舆论,对犹太人采取各种歧视措施,使不明真相的一些欧洲人也仇恨犹太人。

  1938年11月9日的夜晚,大批纳粹党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手持棍棒,冲进犹太人的商店、餐馆、会所、住宅,砸碎东西,殴打和绑架犹太人,开启了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是惨绝人寰地屠杀犹太人,纳粹德国占领哪里,就杀戮哪里的犹太人。他们采用集体活埋、机枪扫射、船沉海底、毒气杀死等残忍手段,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占当时犹太人总数的二分之一,这中间还包括大部分犹太精英。二战结束后统计,德国、奥地利原有33万犹太人,只剩下4万人;波兰原有350万犹太人,只剩下7万人;乌克兰则有90万犹太人被杀戮。

  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我国却敞开仁慈的胸怀,在上海和哈尔滨等地,接纳了5万多走投无路的犹太人,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离开。对此,以色列一直心存感恩。他们曾制作宣传片《谢谢上海》,在全国播放。时任总理本·内塔尼亚胡在这部感恩片中说:“我们永远谢谢你们,永远都不可能忘记这段历史,谢谢!”

  以色列民间对我国也友好,我们游览以色列的第一大淡水湖加利利湖时,船上的员工明白我们是中国人,特意在船头升起一面五星红旗,表示对我们的友好和敬意。由于历史原因,以色列与我国建交的时间较晚,建交后,两国经济往来频繁,我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贸易伙伴。以色列当局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时任总理本·内塔尼亚胡曾表示:“希望发挥地域优势,把以色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上联结欧亚的理想枢纽。”

  以色列引进我国资金、技术和企业,与我国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技术合作。中国企业承建了特拉维夫轻轨、卡麦尔公路隧道、阿什杜德新港工程。2014年,华为以42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以色列云数据库安全公司。2015年,上海港务集团中标,投资20亿美元,对以色列第一大港口海法港做改造,并获得25年的经营权。这一个项目将成为上海港连接欧洲的桥头堡,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转运基地。

  虽然我们在与以色列的经贸合作中,常受到美国的多方阻挠,使一些项目难以成行,但是,我坚信每个国家在强权和利益面前,都会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如果触碰了国家底线,任何国家都不会任人摆布,以色列也不会例外。

  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长期遭受歧视,激起了一些犹太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发起回归故里迦南所在地的巴勒斯坦、恢复犹太国的运动。特别是二战初期对犹太人的大清洗,更助长了这个运动的发展壮大,犹太复国运动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以色列国,45%的土地划归巴勒斯坦,55%的土地划归以色列,以色列的国土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这个决议虽然满足了犹太复国的需要,但是挤压了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

  1949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正式成立。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巴勒斯坦圣战军、阿拉伯解放组织,从多个方向对以色列突然袭击。由于没防备,以色列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新诞生的犹太国危在旦夕。但是,以色列顶住了压力,迅速扩充兵力,紧急购买武器,调整战略战术,逐渐扭转战局,经过近10个月的鏖战,最终取得胜利,保住了新生的犹太政权,1950年3月10日,双方划分了停火线。

  以色列在这次卫国战争中虽然付出巨大的代价,死亡人数达6300多人,却获得6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面积扩张到2.2万平方公里。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将6万多名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使他们沦为难民。

  以后又进行了四次中东战争,每一次战争都是以以色列获胜告终,还先后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几百万人的以色列国屹立在上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击败阿拉伯人,不得不承认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强国。

  以色列的领土扩张,使一些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以色列侵占了邻国的土地,随时要防备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和报复,在长期紧张状态下过日子,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对于犹太人曾经受过的苦难,应该理解和同情,但他们在恢复故园的进程中,伤害了巴勒斯坦人,同样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965年,在耶路撒冷建盖了历史博物馆,该馆收藏和展出了以色列人的苦难史,收藏了著名的“死海古卷”《圣经》手稿。

  1988年,成立了大卫塔纪念馆,收藏和展出第一圣殿以来的文物,再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建国以来3000多年的历史。大卫纪念塔的主人公大卫是以色列民族心目中的英雄,他是继雅各、摩西以后的又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他率领以色列人击败了来自海上的敌人,向南拓展生存空间,定都耶路撒冷,把以色列人心中的圣物,收藏着“十诫”石刻板的以柜迁移到耶路撒冷。

  据记载,以柜用皂角木制作,长110厘米,宽、高各70厘米,内外包金,柜子上面有两个用黄金做成的展开双翅,相向欲飞的智能天使。柜子四角分别置以圆环,搬运时插上两根棍棒,用肩膀扛着行走。巴比伦人攻入耶路撒冷城,毁灭了放置以柜的第一圣殿,以柜在圣殿焚毁中失踪。第一圣殿的毁灭和以柜的失踪,成为以色列人心中永远难以抚平的伤痛。以色列国旗中间的那颗蓝色六角星,取自大卫王头上戴着的王冠形状,叫作大卫之星。

  50年后,波斯帝国灭掉了巴比伦,占领了耶路撒冷,允许犹太人重回故园。罗马统治前期,在橄榄山上重修了犹太教会堂,后人称为第二圣殿。第二圣殿在公元70年罗马人统治后期,又遭到毁灭性破坏不复存在,只遗留下圣殿围墙的部分墙基,人称西墙,也叫哭墙。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都会到这里哭泣,追忆自己民族的苦难史,树立民族振兴的决心。

  圣殿山和西墙是每一个犹太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全世界的犹太人祈祷时,都要面向耶路撒冷,牢记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每个星期五的落日到第二天周六的落日,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上帝的休息日,按照教规,这一天不上班。

  我们恰逢安息日到西墙参观,看到数千名衣着整洁,表情凝重的男男女女,手抚西墙,流泪祈祷,让我感到震惊的是绝大多数祈祷者都是青年人。民族的苦难史和国家的灭亡恨能够如此深深地扎根在青少年心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形成不可磨灭的精神情结,这样的民族怎能没有希望,以这样的民族为主体建成的国家何愁不强大?

  以色列是一个现代移民国家。虽然在十九世纪末,陆续有一些犹太复国运动先驱,零零散散地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垦殖定居,但是规模都不大。大量移民拥入故土是二战结束以后的事。第二次移民潮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移民来自前苏联和东欧的犹太裔。现在来自前苏联和东欧的犹太移民已有100多万。

  从世界各地迁来的犹太移民,成长的条件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文化的熏陶不同,意识形态和政见也不同,但是,心中都揣着一个建设犹太人自己家园的梦。大家珍惜这个家园,呵护这个家园,建设这个家园,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特别是当外族侵犯时,更是众志成城,一致对外,舍身卫国。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民服兵役的国家,凡是年满十八岁的青年,不论男女,都得服兵役。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不忘灭族灭种的教训,捍卫来之不易的家园,是高于意识形态和政见差异的原则。

  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移民,不乏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艺术大咖,科学巨匠,政治精英和军事名将。加之以色列格外的重视科技,积极发展教育,全力激励创新,因此,能够在荒凉贫瘠的土地上,营造出自己的美好家园。以色列每万人中拥有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比美国和日本的更多。特拉维夫市建有仅次于美国硅谷的创新基地。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IT、新媒体、生物、医药、农业、军工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在软件、纳米技术、反导系统、卫星图像等方面世界领先。

  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采用海水淡化、喷灌、滴灌、夜间灌注、电脑微灌,系统控制等先进的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技术人员依据气象、土埌、作物等参数,精确地计算数据,编出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用密封的管道输送,适量、匀速、缓慢地把水分、肥料、农药,注入到植物的根系或喷洒在植物的茎叶上。以色列产出的粮食、蔬菜和瓜果,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能出口创汇。

  《圣经》上说迦南是“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以色列人重返这一个地区时没有牛奶和蜂蜜,也没有清泉,只有戈壁,沙漠,死海和干旱,在这块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以色列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圣经》中描述的伊甸园。

  以色列虽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没有照抄照搬欧美三权分离的一府两院模式,而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实行一府一院模式。以色列只有一个议会,共有120个席位。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重大问题表决权,内阁成员批准权,对政府及其成员的监督权。国家总统和议长由议会选举产生。选民不直接选举议员,而是投票给自己所支持的党派。凡是获得2%以上选票的政党,都能够准确的通过得票多少,按比例占有席位。以色列现有十多个政党,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中的席位超过一半,因而不能单独执政,必须几个政党联合,超过半数席位才能组阁,获得议会批准。按这样的程序推举出来的政府,体现的是他们所在政党的主张和本党选民的利益。

  以色列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国家,各种意识形态的社团组织都可以存在。其中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基布兹社会经济组织,带有浓烈的色彩。基布兹一词出于希伯来语,意为“聚集”、“集体”,我们大家可以理解为高级合作社,也有人理解为人民公社,它的最大特点是姓“社”和姓“公”。

  开始成立的基布兹主要是从事农业,随着基布兹的发展,也从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布兹内没有私人经济,工作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全部由集体包下。多数是集体就餐,也可以在家做饭。到基布兹商店采购东西,不用付钱,只要报出自己的工号,进行登记就可以把物品拿走。需要到外面读书的,由公家出钱供读。最早的基布兹成立于20世纪初,只有7名成员。现在,一个基布兹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达270多个。

  基布兹在以色列的社会经济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2013年,基布兹的工业产值达到120亿美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9%,农业产值75亿美元,占全国农业产值的40%。基布兹虽然度过百年华诞,但是面临着不少挑战,如:实现了集体生活,满足不了个性需求;由于经济远未达到高度发达水平,所以尚不能够满足每个人的自由需要;年轻人到大城市上完大学后,往往不愿再回基布兹。

  好在基布兹来去自由,要求离开基布兹的,还可以根据贡献得到一定的货币补偿。有的基布兹面对挑战,进行了一些改革,允许少量私有化,以满足成员的个性需要。据说,基布兹对中老年人仍然具有吸引力。

  基布兹大多在偏远地方,红顶小屋或二、三层高的公寓式房屋,掩映在橄榄树和椰枣树丛中,住宅周围种植着花草,潺潺小溪环绕在其间,餐厅、礼堂、图书馆、办公楼一应俱全,还有各种休闲和文体设施。老年人生活不便有人照顾。生活区不远处,就是劳动和工作地方。在这里能过上规律、宁静、和谐、与世无争的生活。

  基布兹能够在以色列长期存在和发展,与最先提出犹太复国主张的社会主义者有关。摩西·赫本是德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是他把恩格斯介绍给马克思,经常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社会主义问题。他是最先提出犹太复国的标志性人物。

  第一批到巴勒斯坦成立基布兹的,就是来自波兰、俄国等东欧国家的青年社会主义者。他们都以为:只有在基布兹这样的社会主义里,才能从根上解除犹太人的苦难。实际上,以色列早期的一些领导人都受过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第二任总理本·兹维,女总理梅厄夫人的思想中,都有社会主义色彩,以色实有一些人在为实现社会主义身体力行。据介绍基布兹里也有来自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