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水四变” 破解“用水”之困 ——淮北市示范先行深化地下水水权改革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安装场景

  近年来,我市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以相山区为试点,采取 “确权、节能、交易、管控”等“四水四变”措施,成功开展两次水权交易,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地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路子,全力破解“用水”之困,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

  作为皖北地区严重资源型缺水型城市,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3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8立方米,不足全省中等水准的三分之一,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长期以来地下用水底数不清、归属不明等问题,相山区以全省水权确权登记试点为契机,通过确立产权,科学界定用水边界。针对该地区地表水紧缺,生活、工业用水多为市政供水,农业用水依靠机井灌溉的现状,将农业和自备水源的工业纳入确权范围。

  全面普查,相山区农水局制作《行业用水调查手册》《灌溉井遥感影像图册》等,邀请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发动镇村干部,分行业对取水工程、取用水量、用水定额、灌溉面积、供水范围等开展调查摸底,先后调查统计农业灌溉面积4.7万亩、灌溉机井1240口,用水企业4家。坚持总量控制、量水而行,结合近3年实际取水量,测算行业初始分配量,再根据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企业用水量、产品产量等,逐一核定各灌溉机井及企业用水配额。对农业用水户确权到行政村,分解到机井,通过确权申请、乡镇公示、磋商协调、技术审核等,与12个行政村签订确权协议,发放水权证。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4家工业用水企业发送确权通知,注明用水权量、转让条件等,真正使水权看得见、摸得着、可转让。

  相山区立足节水增效,推广“三节水”模式,降低用水强度,深挖节水潜力,形成富余水量。累计投资5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多亩,建设一批温室滴灌、连体大棚微灌、固定式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6875。

  实行水循环梯级利用,鼓励企业组织节水改造,增设循环冷却设施,通过对生产用水回收、处理、再利用,实现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87%,年节约水量3000万立方米。

  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压减低效益高耗水作物种植培养面积,推广烟农999、淮麦33、中黄13等优质抗旱小麦、大豆品种,加大蔬菜、设施农业等低耗水、高产值作物种植,相山区发展高效节水作物2.76万亩,占全区灌溉总面积的58.7%。技术节水,改变过去浇水施肥分开作业的低效模式,因地制宜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托农业物联网,对土壤墒情、气候信息、作物长势等实时监测,通过数字化传输控制管理系统,根据不同作物种类,自动精准灌溉施肥,实现节水节肥。

  针对结余水量,相山区充分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用水流转、二次分配,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

  相山区农水局充分掌握水资源使用情况,对全区富余水量指标情况、超计划取水单位、应急取水单位等开展排查梳理,建立用水统计名录库,开展水权交易政策宣传,积极为供需各方牵线搭桥。按照“谁节约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买卖双方就交易水量、交易价格、取水方式、有效期等进行磋商,达成交易意向,并向水务部门提出水权申请,经区农水局现场核查后,开展水权交易可行性论证。买卖双方通过全国水权交易买卖平台签订三方协议,并将交易价款支付至指定账户,交易买卖平台出具《水权交易鉴证书》,水务部门办理水权变更。

  今年4月,渠沟镇钟楼村将农业节水灌溉结余的1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以0.15元/立方米的价格,出售给淮北校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用于锦鲤养殖,不仅让村里尝到节水的甜头,更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目前,相山区已经开展了两次水权交易。另一起交易双方分别为相山区郑家浴池和渠沟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坚持服务为先,聚焦事前事中事后,深化“放管服”改革。相山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转变过去“重处罚轻服务、以罚代管”的监管方式,优化事前审批。推行“不见面审批”,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做到取水许可网上审批,电子证照线上发放,对取水量小、工艺简单的用水项目,通过远程视频开展“不见面勘验”,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以内。加强取水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将取水口计量设施全部接入水资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手机APP,实现取水数据远程传输、实时更新、动态控制,先后发布取水预警3次,相山区连续3年荣获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

  与此同时,相山区还充分的发挥“倒逼”作用和价格杠杆调控作用。实行水费“差别征收、累进加价” 模式,在地下水超采区,按对应区域标准双倍征收水资源费,最高达1.8元/立方米,倒逼取用水单位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减少开采。相山区连续五年未发生超计划用水现象,并被水利部评为安徽省首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