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样板——记福建省林业文明实践基地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

发布时间:2024-02-10 来源:安装场景

  原标题: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样板——记福建省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

  露湖村位于长汀县河田镇南部,距离县城25公里,319国道穿境而过,共有耕地1455亩,林地12423亩;森林覆盖率达79%。全村现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58户2297人。露湖村先后获评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省妇联巾帼英雄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三农”综合示范点等集体荣誉。《探索生态建设新经验—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入选“2019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道出了当年的困境。习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5月29日,得知长汀县在河田镇露湖村山场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现为水土保持科教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同志特意托人送去1000元,捐种了一棵香樟树。香樟树见证着长汀这片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河田镇露湖村,当年的濯濯童山,如今满眼是绿。

  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地处河田镇露湖村,整个园区面积1818亩,主要展示长汀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生态灾害和治理历程、经验,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现在已经成为集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和对外交流为一体的水土保持风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包含初心花园、中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项南纪念广场、公仆园和水土保持物种园。初心花园占地50亩,有习亲植香樟树。中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展馆共分序厅、百年忧患艰辛历程、光辉思想普照大地、长汀经验旗帜高扬、进则全胜不进则退以及尾厅等六大板块,通过图文介绍、声光电演播、互动科普教育、实物展示等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习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及成效,系统介绍了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为主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和经验。项南广场占地60亩,建有项南同志的雕像。公仆园占地300亩,近十多年来,各界人士在该园种植纪念树1.5万余株。

  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先后获评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021年5月入选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点”。

  作为水土保持科教园所在村,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的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创新“等高草灌带”治理方法,大力推广“草、牧、沼、果(菜)”生态开发治理模式,开发种植了板栗等果树2600亩、黄花远志及灵芝等林下经济265亩、三寸莲“百亩荷塘”基地;全村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18亩,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6.3%。围绕水土保持科教园,打造集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和对外交流为一体的水土保持风景区和旅游目的地。

  露湖村原来土壤多为粗晶粒花岗岩发育成的山地红壤,含砂粒多、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被当地村民称为“沙包土”“火焰山”。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效果治理,但树种单一,均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曾是治荒“先锋树”,可单一树种比例过大,生态功能脆弱,植被ECO存在二次退化风险,对此,林业局持续对马尾松林进行阔叶改造,增绿又提质。2012年,中国石油与长汀县共建帮扶,在以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田镇露湖村为中心建设中国石油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该项目总面积1.04万亩,总投资4361万元。项目创新了南方红壤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打造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的新典范,形成了央企与地方共建生态文明的新样板,赢得行业专家和当地百姓的高度赞誉。2019年,长汀县开始探索松林改造方法,优化林分结构,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推动林业提质增效。

  中国石油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以长汀水保科教园为中心,范围涉及露湖、明光、朱溪、罗地、伯湖、晨光6个村。项目从2012年开始规划实施,2016年规划内容全部完成。累计投入资金4361.16万元,示范林工程完成了以露湖村村部后山为中心的补植大苗造林909亩;以科教园周边山场为中心的林分修复、树种结构调整种植5184亩;以红畲水库周边山场为中心的补植造林4289亩。具体做法:一是万亩示范林以马尾松林分改造为重点,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提升森林质量,在马尾松林中套种了无患子、枫香、山杜英、樱花、深山含笑、木荷、楠木等17个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林分针阔混交比达5:5,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彰显,成为水土流失治理林分结构调整的典范。二是万亩生态示范林成为中国石油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与地方携手生态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石油扎根林”,当地老百姓“不砍树也致富”的“生态经济林”。三是项目实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有关领导、科研院校专家的高度肯定,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提供了以生态和经济型资源培育为主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科学模式。

  项目在河田镇露湖村北坑山场,面积645亩,其中带状皆伐抚育+营造多树种混交林面积589亩,择株采伐抚育+套种多树种混交林面积56亩。建设目标:通过改造马尾松纯林,优化林分树种结构,使针叶林系统逐渐向常绿阔叶林地带性群落演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纯林森林质量提升和生态功能完善的经验模式。主要技术措施:改造技术方案一是带状皆伐抚育+营造多树种混交林,二是择株采伐抚育+套种多树种混交林;种植技术一是带状皆伐、择株采伐类型实行全面清理,天然天窗补植类型实行块状清理,二是种植密度为167株/亩,三是复合肥0.25kg/穴,四是树种选用木荷、喜树、枫香、闽粤栲、山乌桕、千年桐、豆梨、楠木、米槠等9种阔叶树苗木。改造成效:经2021年11月份监测调查,造林成活率98%,平均高度3.2米,乡土速生树种千年桐平均高度5.8米、喜树4.1米、木荷2.8米,大大超过原定生长指标要求,树种组成从原来的10马变成现5阔5马,改造成效明显,慢慢的变成了福建省松林改造试点示范基地,已有五省十七县林业同行到基地调研学习。

  紧紧围绕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发展绿色产业。基于水土流失治理成果,采取“村集体+党员+贫困户”模式,打造以黄花远志、灵芝为主的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园,在林业局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下种植黄花远志、灵芝265亩,有力带动贫困户(脱贫户)15户增收,很好地为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了示范样板;引进三寸莲,打造莲鱼共养“百亩荷塘”基地,可观光旅游、又有经济收入;打造千亩板栗生态绿色示范园,既治理水土流失又提高经济效益;对原露湖村小学校舍做改造,已建成集餐饮、教学、住宿为一体的露湖生态农庄,目前正常运作经营,增加了游客的休闲观光体验,留住游客从而增加群众和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市林业局授牌露湖生态农庄为“森林人家”。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真正的完成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结合。

  紧紧抓住“生态核心区”这个根本,以大路口自然村为新村建设中心,结合本村自然风貌,对319国道沿线破旧老房按统一风格进行翻修或重建;对房屋和村部周围的荒地、河道及水塘进行整治利用,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和休闲观光公园各一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全村实现了雨污分离,建立一座微动力污水处理厂和二个生化处理池对生活垃圾污水做处理,打造形成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下一步,露湖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深化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讲好露湖的“四库”故事,做好“生态+”文章,不断的提高实践基地的内涵,让“生态露湖”名片越来越亮丽。

  最美务林人 福哥与阿细,从对头变兄弟——两个基层人物的命运变迁映射出福建森林管护制度的时代变革

  林业生态文化 “福建最美古树群”之十四:宁德市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森林公园樟树古树群武夷山萌宠明星藏酋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