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处大灌区项目:为农业水务板块打开空间

发布时间:2024-02-13 来源:安装场景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会议确定了十大刺激内需措施,“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措施位列第二条。在随后水利部召开的“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上,水利部明确了今年第四季度将新增200亿元水利建设投资,其中将有30亿元用于粮食主产省份208处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推荐阅读三巨头20亿限售股下周出笼汇金抢平准基金饭碗四大行贷款受限将促准备金大调黄益平:存款准备金还有下调空间下周如何布局2000之战?文国庆:新型牛市步入孕育期莫里斯:中长线用蜡烛线好使莫里斯:支持奥巴马投了麦凯恩雷罗伊:巴菲特当财长不大可能!

  新疆尔自治区副主席钱智此前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疆今年上半年已新建膜下滴灌190万亩,超过年初计划40万亩,发展势头强劲。

  “这样的政策为农业水务板块的再度启动打开了空间,尤其是农业节水概念股值得着重关注。”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分析师张晶表示。

  理财周报记者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后发现,在众多可能分享30亿元大蛋糕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当中,新疆“百万亩膜下滴灌高新技术农业开发项目”需要我们来关注,参与此项目的新疆天业(600075,股吧)(600075.SH)等上市公司也将从中受益。

  膜下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田间灌溉最省水的技术,使用该技术种棉花(资讯,行情)的灌溉成本能由原来的2400元/亩降到350元/亩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在新疆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的面积已达260万亩,新疆天业所在地石河子的垦区占120万亩,应用滴灌技术的农田面积已居世界第一。

  其中,新疆天业控股子公司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百万亩膜下滴灌高新技术农业开发项目”已被列为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

  “这个项目从2002年就开始了,至今还在进行,我们主要是向农户提供节水灌溉器材,每年再为他们更换一次毛管。”新疆天业工作人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节水灌溉业务的收入大概占我们集团主营收入的10%左右。”

  新疆天业集团董事长杨金麒介绍,膜下滴灌技术主要指滴水器铺于地表、农膜覆盖其上的滴灌技术。滴水器配套的滴灌系统是关键的投入,最重要的包含首部装置、地下干管及管件、地面支管及管件和毛管等节水器材。

  据了解,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还是国内最大的节水器材生产企业,公司的主要营业产品节水灌溉器材在新疆占有70%的市场份额。

  此次批下的30亿用于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投资款,或许能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更广泛应用。而作为国内第一大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在本轮的水利投资中无疑备受关注。

  “中央明确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对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但具体的影响尚不清楚。”正在出差的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表示。

  膜下滴灌技术除了在新疆得到快速大面积应用,同时又在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和广西等省区建立了各类示范基地,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

  除了新疆天业以外,新赛股份(600540.SH)等一批农业上市公司也是受益者。以新赛股份为例,该公司主要经营棉花(资讯,行情)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食用油的生产和销售,已率先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喷、滴灌高效节水技术,节水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重较大,是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区之一。

  “膜下滴灌技术目前主要在新疆应用,适用于棉花等种植行距较宽、产值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国家灌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占义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此外,高所长还介绍了几种技术。

  目前国内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田间“雹浅、湿、晒”灌溉技术和注水点灌技术等。

  “渠道防渗技术是用混凝土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对土渠进行防渗处理,输水距离较长,目前主要使用在于大型灌区,”高占义表示,“相关塑料薄膜上市公司将受益于这一技术的推广,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但国风塑业(000859.SZ)、佛塑股份(000973,股吧)(000973.SZ)等塑料薄膜上市公司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电话询问时均表示,公司尚未涉及此项农用灌溉技术工程。

  高占义进一步介绍,管道输水技术是用混凝土管或塑料管等取代土渠输水,减少渗漏损失,主要是小管技术。

  目前农业的发展要靠节水已形成共识,各种节水的灌溉措施都需要塑料管。因此,塑料管上市公司将受益于这一技术的应用。目前,国通管业(600444,股吧)(600444.SH)是国内塑料管材重要产业基地,在行业内被誉为“中国新型塑料管材第一品牌”。

  1998年国家启动了大型灌区项目,截至2007年年中,新疆共完成了5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工作,其中34个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改造规划,国家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仅这些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年节水就近10亿立方米。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78年的7.3亿亩增加到8.67亿亩;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5亿亩。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6。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量70%的粮食,水利为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陈小江今年9月表示,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国家投资了212.6亿元对363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共新增和恢复灌面3000多万亩,改善70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125亿立方米,取得了每投入1.84元,新增1公斤粮食生产能力、新增1.1立方米节水能力的双重效益。

  在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据测算,3年内这样的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4600亿元,相当于近3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其中,要进行大型灌区的配套和改造,全国434处大型灌区目前已启动了363处,还有71处需要继续启动,这部分投资需要10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