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耐心细心帮患者重拾信心

发布时间:2024-03-13 来源:安装场景

  本报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许许多多的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生死,英勇奋战。在那一场战“疫”中,海南先后派出7支医疗队共865人驰援湖北,这些医护人员中,有一半是90后,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90后群体在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男护士、员戈旭伟就是这里面一员。记者钟起的/文李志良/图

  戈旭伟所在的科室是麻醉科手术室,手术室的护士们平时都很忙。4月20日,记者见到戈旭伟时,他刚上完通宵夜班。“我从昨天上午8点上班至中午12点,然后接着从晚上8点至今天上午8点。昨晚我的工作是洗手护士,晚上共有6台急诊手术,在手术室中一刻也不停歇,一台接一台,通宵都在手术台上。”戈旭伟说,2018年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医二院工作,刚开始是被分到重症(ICU)病房当护士,从第二年调至手术室,主要是担任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手术室工作通宵,对于他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戈旭伟介绍,一台手术,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等配合。洗手护士也称作器械护士,作为一名洗手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密切观察手术步骤和医生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准确迅速传递手术所需器械。而巡回护士也是手术中重要的岗位,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擅自离开手术室,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增添手术所需的物品等。

  “手术室的择期手术比较多,急诊手术也会常有。急诊手术说来就来,一天不知道会有多少台,所以每次都要严阵以待。”戈旭伟说,他们虽然每周都会有轮休,但轮休的时候经常会有机动班,需要随时待命,如果上班的同事太忙,机动班就得及时“支援”。

  戈旭伟说,今年春节期间有一台手术让他印象十分深刻。患者是一名小男孩,左手因为放鞭炮被炸得血肉模糊。小男孩被送到海医二院后,在手足显微外科医生团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共同努力下,5根手指再植成功。“我当时担任巡回护士,手术时间20个小时,这是我今年以来参与的时间最长的一台手术。”戈旭伟说。

  戈旭伟是内蒙古人,1994年出生。为何会选择学护理、当护士?他说是受家庭的影响。戈旭伟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救死扶伤的梦想,而且表姐是一名护士,更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男护士的梦想。高考那年,他如愿考进了海南医学院护理学专业。

  “我们那一届护理学专业,共有7个班200多人,男生只有30多个。”戈旭伟说,“在打针输液等方面,女护士比男护士细心。但在体力方面,男护士相对比女护士有优势,所以男护士的工作强度也大一点,并且对仪器设施尤其是精密仪器更敏感些,所以男护士大多会被安排在手术室、急诊、重症ICU。”戈旭伟笑了笑说,男护士在医院里算是稀缺资源。

  在工作中,戈旭伟虚心求教、严谨细致、踏实肯干。目前,海医二院共有50多名男护士,他是男护士工作小组组长,也是海南省男护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当我发现通过个人的专业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我更加坚定了这份工作的神圣。”戈旭伟说。

  去年年初爆发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全国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湖北、支援武汉。那时,戈旭伟正在休假。正月初一,海南派出第一批医疗救援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他意识到医院可能会忙不过来,而且自己作为一名员,有重症病区的护理经验,更应该冲在前面,于是,他立即打电话给护长申请立即回归工作岗位。

  正月初三,他返回医院,进入隔离病区,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随着海南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他又申请出征支援武汉。出征名单确定的那天,戈旭伟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哭了,“我从不瞒着家里人,我想妈妈虽然心疼,但是肯定会理解和支持我的选择。”

  去年2月21日,戈旭伟作为海医二院第三批、海南省第七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出征。他在该院这一批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戈旭伟被安排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因为有重症护理工作经验,他被分到4号房危重症监护组。这里收治的大多数人是年龄偏大的危重症患者,戈旭伟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战胜疫情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了患者护理工作当中。

  戈旭伟还记得,病区有一位爷爷,因为感觉自己没希望了,一度放弃治疗,不吃饭也不喝药。戈旭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通过你自己的工作经验,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爷爷康复的几率会降低,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激发爷爷的求生欲望,戈旭伟进行了耐心劝说并联系到了他的家人。果然,爷爷跟家人联系后,心情好了,也愿意主动配合治疗。

  “爷爷几天没吃饭了,我冲了一杯牛奶慢慢喂他,等他有了精神,我再喂他吃饭,一顿饭就喂了一个多小时。”在戈旭伟的精心护理下,爷爷的身体好多了,终于能下床走动了。病房里的其他几位老人看到这一幕,都很激动,病房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记者了解到,戈旭伟勤奋好学、热爱科研,在大学期间便是个“风云人物”,他做的科研课题曾经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获得二等奖。在大学期间,他一共有5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其中“一种新型医用灌肠器”已经转化为成果。

  “新型清洁灌肠器,使灌肠液可以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满足患者在临床诊治中清洁灌肠的需求。这种灌肠器的设计质地柔软对肠壁刺激小,灌肠效果好。”戈旭伟和记者说,大一放假期间,他在老家的一家医院实习发现,一些患者术前灌肠感到不适。此后,他便开始琢磨,如何让患者肠道刺激更小。回到学校后,他在实验室做了多次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申请了专利并获得专利证书。

  “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我对海南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间断地积累经验,提高技能,为海南的医疗卫生事业努力奋斗。”戈旭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