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报》陕北红枣微灌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23-12-18 来源:安装场景

  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吴普特和汪有科主持完成的“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研究项目,在陕西榆林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山仑院士和刘兴土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创新性明显,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田面微地形影响下的滴灌设计均匀度计算方式、山地涌泉根灌技术探讨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红枣在陕北南部发展面积很大,且发展势头迅猛,但长期以来经济效益相当低下,其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针对干旱缺水导致红枣产量低下的实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技术人员将雨水集蓄就地利用技术和山地微灌优化技术应用到山地红枣生产之中并进行示范,取得可喜成果。

  一是项目组首次提出了同时考虑田面微地形、滴头制造偏差、水力偏差的滴灌设计均匀度计算公式;确定了滴头设计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可视化滴灌系统通用设计软件。

  二是结合多年气象资料和灌溉理论,并根据不同灌水量处理田间试验结果以及降雨频率分析,得出红枣不同降雨水平年的灌溉次数和灌溉次数年次系统的定额。三是在对传统涌泉滴灌技术改进的基础上,发明了涌泉根灌技术,构建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提出了山地红枣集雨滴灌与山地集雨涌泉根灌两种工程技术模式。四是探索了个体土地承包,科学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统一规划,承包户自主经营的新模式。项目组在榆林米脂县建立了580亩的试验示范区,示范区集雨微灌山地红枣平均亩产达到1320 Kg ,是同比管灌条件下红枣产量的1.3-1.6倍;集雨微灌山地红枣水分利用效率达到4.21 kg/m3,是同比管灌条件下的2.4倍,实现了高产高效。

  该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黄土高原的红枣林如果全部建成高效红枣林将是我们的祖国的一大特色产业。该成果不仅仅能够适用于山地红枣林,而且适用于山地多种经济林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绿化造林,陕西省乃至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中经济林远比红枣林面积大的多,这些山地经济林能够建成高效的林业,那么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农民致富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对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着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