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发布时间:2024-03-21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版

  32.几乎适宜于灌溉所有的作物和土壤的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 )。 33.(平移式喷灌机),适用于地面较平、土地集中连片、地中无障 碍的地区。 34.(绞盘式喷灌机),适应任何大小形状和地形坡度起伏的地块和 灌溉各种作物。 35.作业方式一般是定点喷洒的大型喷灌机组是(拖拉机悬挂式喷灌 机)。 36.微灌系统的控制调度中心是(首部枢纽) 37.大多数都用在果园灌溉的是(固定式地面微灌系统)。 38.适用于穴播的作物是(A ) A. B.小麦 C.谷子 D.油菜 39.适用于穴播的作物是(A ) A.棉花 B.小麦 C.谷子 D.油菜 40.适用于穴播的作物是(A ) A.花生 B.小麦 C.谷子 D.油菜 41.适用于穴播的作物是(A ) A.向日葵 B.小麦 C.谷子 D.油菜 二、填空题 1.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具体包括(农业节水技术 )、(节水灌 溉技术 )以及( 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 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 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普遍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 年以 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 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 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 ) 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 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 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 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 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 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41.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是指采用人工措施,高效收集雨水, 加以蓄存和调节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以解决人畜饮水,发展庭院经 济和小面积节水灌溉的需水。 42.雨水集蓄工程 是指采取人工措施,高效收集雨水,加以蓄存和 调节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 43.塘堰 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重要小型蓄水设施,主要拦蓄当地 降雨径流。 44.山塘 在坡地或山冲间建筑坝蓄水所形成的塘。 45.平塘 在平缓地带挖坑筑堤蓄水所形成的塘。 四、简答题: 1.根据不一样的地区农作物对灌溉的不一样的要求,可把全国分为哪几个不 同地带?各有什么灌溉特点? (1)常年灌溉地带 这一地带的灌溉需要指数(即灌溉水量与农作物 需水量的比值)一般都大于 50~60%。由于缺乏足够的雨量淋洗,这 一地区的土壤多属碱性,除作物生长期灌溉需水外,为使春季播种时 有足墒保证出苗,还常用大定额的水量进行冬灌储水。 (2)不稳定灌溉地带 黄淮海地区的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东北地区 则从西向东递增。由于受季风的强烈影响,降水时空变化都很大,因 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的要求很不稳定。 (3)水稻灌溉地带 这一地区雨量充沛,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由于 降水在年际和季节分布不均,往往出现伏旱和秋旱,水稻一般都需要

  11.沿程水头损失 由于水在观众流动过程中为克服与管壁的摩擦阻 力而消耗损失的水头,它是随着流动的长度而增加的。 12.局部水头损失 因管道内部形状改变(如用弯头改变疏水方向, 用三通进行分流等),迫使水流也因此改变流动外形造成的损失。 13.出水口 是指把地下管道系统的水引出地面直接灌溉农田,它不 连接地面移动软管。 14.给水栓 与地面移动软管连接的出水口通常称为给水栓。 15.给水装置 给水装置是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田间灌水装置。通常 所说的给水装置是指给水栓或出水口。 16.畦灌 是在平整过的土地上用田埂将其分隔成一系列狭长的地块 ——畦田,水从输水垅沟或直接从毛沟引入畦田后,即形成薄水层沿 畦田坡度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 17.波涌灌溉 是利用安设在沟畦首端可以开关的阀门,向沟畦实 施间歇性的供水,使在沟畦中产生波涌,加快水流的推进速度,缩短 沟畦首尾端渗水时间差,使土壤得到均匀的湿润。 18.坐水种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及时播种和出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 水袋拉水至田间,一边播种,一边在穴中注水灌溉,以抗春旱。 19.喷灌 即喷洒灌溉,它是借助一套专门设备将具有压力的水喷到 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降落在田间,供给作物水分 的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 20.喷灌强度 集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13.实施沟灌时,畦田规格主要决定于(水源情况 )、(土壤情况 )、 (地面坡度 )、(土地平整情况 )与(农业耕作机械化程度 )等 条件。 14.方格中心点法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地面坡度),(地面凹凸不 平),(填挖分界线.管道式喷灌系统是由(水源工程)、(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系统)和(喷头) 等部分所组成。 16.手提式轻型机组用于(喷灌小面积的大田作物 )、(蔬菜和经 济作物 )也能够适用于喷灌(庭院作物和绿地 )。 17.手台式轻型机组可喷灌(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苗圃 ) 及(果树 )等。 18.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 )、(首部枢纽 )、(输配水电网 ) 和(灌水器 )四部分所组成。 19.微灌工程的首部枢纽通常由(水泵及动力机组 )、(控制阀门 )、 (水质净化装置 )、(施肥装置 )、(测量和保护设备 )等组成。 20.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 )、(棵间蒸腾 )和(深 层渗漏 )三方面。 21.玉米的(棵间蒸发 )量自播种到收获一直都占较大的比重。 2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由汇集雨水的(集流面 )、(蔬水系统 )、 (蓄水设施 )、(人畜用水供水设施 )和(灌溉设施 )等部分组 成。 三、名词解释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 )。 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 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 mm ). 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 mm )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 mm ). 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 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 的发展的新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 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实施工程简单方便,但抗冻和耐久性 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 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 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数的限制长。 16.(混泥土防渗 )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21.水滴打击强度 指单位受水滴面积内,水滴对土壤或作物的打击 动能。 22.喷灌均匀度 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管 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23.微灌 微灌是一种按作物需水要求,对水加压和水质处理后通过 低压管道系统及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化肥以微小 的流量准确、及时地输送到作物根系最集中的土壤区域进行精量灌溉 的方法。 24.滴灌 滴灌的灌溉水呈滴状,频繁、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主要 根区的土壤中。 25.微喷灌 微喷灌的水呈细小雨滴状喷洒,对作物进行此种灌溉可 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又可增加空气中水分含量,改善田间气候。 26.渗灌 渗灌的灌水器为无明显出流点的渗水管,多埋于地下作物 主要根系层中,以浸润土壤方式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27.小管出水灌 采用具有稳压装置的小管,把水直接送到作物根系 集中区进行局部灌溉。 28.脉冲式微灌 该灌溉水非连续出流,而是呈间歇、脉冲式微量喷 洒灌溉作物 29.植株蒸腾 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 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30.棵间蒸发 是指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2.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抗旱节水作物品种 )、(覆盖技术 )、(节 水栽培技术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以及抗旱、保墒、保水剂的 应用等。 3.覆盖保墒技术包括用( 秸秆覆盖)、(地膜覆盖 )等技术,可 以减少(棵间蒸发 )、节省(灌溉用水 ),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 率。 4.(多雨带 )是我国双季稻的主要产区。 5.(湿润带 )是我国主要水稻产区,还有冬小麦、油菜等作物。 6.(半湿润带 )是我国主要小麦、棉花和其它旱作物产区。 7.(半干旱带 )是我国主要牧区。 8.(干旱带 )在这一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人类聚居和农作物 大多分布在在山前有冰川雪水融水的绿洲。 9.我国目前常用(土料 )、(水泥石 )、(石料 )、(混泥土 )、 (膜料 )和(沥青 )等材料建立渠道防渗层,已达到防渗目的。 10.管网系统可分为(移动式 )、(固定式 )、(半固定式 ), 以及(管渠结合 )等四种类型。 11.沿程水头损失的大小与(管道的内径 )、(管长 )、(流量 )、 (管壁的粗糙程度 )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附属设施包括(给水装置 )、(保护设施 ) 和(测量设施 )等。

  31.深层渗透 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 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下的土层产生渗透的现象。 32.作物灌溉制度 是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 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等。 33.非充分灌溉 在作物生长期内部分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或是说 有意给作物少灌些水,所以又称不充足灌溉、部分灌溉或有限灌溉。 34.土壤含水量 是实施节水灌溉的一项主要指标,通常以土壤中所 含水分占干土的百分数表示。 35.田间持水量 是指田间土壤在自然情况下所能保持的最大水量, 它反映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 36.水稻生理需水 它是指供给水稻本身做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水分。 37.水稻生态需水 它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生态需水主要是为 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8.泡田用水量 从大田灌水泡田到插秧,该时期内大田的需水为泡 田用水量。 39.稻田用水量 它包括泡田用水量和大田水稻全生育期内的灌溉用 水量。 40.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充分的利用降雨,在不影 响水稻高产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蓄水,提高降雨的利用率。

  1.节水农业 在充分的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 生产率为中心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节水灌溉技术 指工程节水技术,它是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中的 核心,最重要的包含开源和节流两个部分。 3.开源 是利用多种水资源作为灌溉水源,除一般的地表和地下水 引、蓄、提工程以外,还应包括开发回归水、劣质水和雨水利用。 4.节流 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灌溉用水。 5.节水管理技术 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要求和可能的水源条件,在节 约用水的原则下,及时、适时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达到节水又 增产的目的。 6.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杜绝或减少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 法。它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7.土料防渗 是在渠床表面建立一层压实的土料防渗层,一般会用素 土、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四合土等土料。 8.砌石防渗 是指用浆砌料石、块石、卵石、石板、以及干砌卵石挂 淤进行防渗。 9.膜料防渗 是指用塑料薄膜、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等作防渗层,再 在其上设置保护层的防渗方法。 10.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是以管道代替渠道,即减少了土渠输水过程 中的渗漏损失,又便于灌溉用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