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的技术优点及应用条件浅析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行业动态

  我区地表特征呈大平小不平,而采用喷灌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不高,适用于该种地形。该区土质主要为砂浆黑土和黄泛於土,土壤质地粘重,结构性能差。遇大水时,土体迅速膨胀,降低土壤通透性,易造成渍灾。遇旱时,土体急剧收缩,由表及里产生大量裂隙,土体中水分直接通过裂隙向大气扩散,加速土壤水分蒸发,易成旱灾。采用喷灌方式来进行适时适量灌水,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避免或减轻这一现象的发生,提高灌水质量,从而使农作物达到稳产高产。

  作者简介:蒋敏(1965.11~),女,工程师,主要是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我区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且蓄水能力会比较低,一般6~9月常发生短时间地面径流集中涨库而放掉大量水源,在枯水期蓄不到蓄水库容。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大约430m3,是我省水资源最紧缺地区,水资源供给量不能够满足用水量要求,枯水期则更突出。另外,城镇集中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产生不少开采漏斗,无疑对地下水的正常开采利用影响较大。针对我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发展喷灌是必要的。过去灌溉是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浇一次水每亩需60~100m3,实行喷灌后每亩用水20~30m3,可节约大量灌溉用水。

  喷灌是将具有很多压力的水通过管道送至田间,通过喷头喷出并经摇臂击打后形成细小的水滴,模拟天然降水洒落田间灌溉植物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和半固定式三种。

  固定式喷灌系统是将干支管道及喷头全部固定于田间的灌溉方式,具有操作方便、灌水效率高、喷洒质量较高、运行的成本低等特点,但工程投资大,不利于管理、保养,适宜在灌水频繁、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及经济作物区采用。

  摘要:喷灌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普遍的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灌溉中。喷灌方式以其适应能力强、技术先进以及诸多优点引起广泛重视,得到进一步发展。

  喷灌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普遍的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灌溉中。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喷灌技术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和推广。我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了喷灌技术。在多年的实际应用中,喷灌方式以其适应能力强、技术先进以及诸多优点引起广泛重视,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动式喷灌是利用移动机组配套移动管道、喷头的灌溉方式,虽然灌水质量相对降低,但因其具有设备利用率高、投资较低、使用灵活、便于管理等特点,适源自文库于目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农业灌溉,深受农户欢迎,在我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半固定式喷灌是介于以上两种方式之间的喷灌方式,采用固定配套移动式支管、喷头,较固定式喷灌降低了投资,较移动式喷灌提高了灌水质量。

  (3)灌溉实用性强。喷灌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不高,对于我区“大平小不平”田面现状极为适应。

  (4)防止或减小灾害性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例如可以用喷灌防止霜冻,在干热风时期喷灌可提高空气中水分含量,降低气温,利于作物生长。

  (5)节省占地。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能节约田间渠系占地,无需洗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并提高土地利用率3%~5%。

  在实际应用中,喷灌较其它灌溉方式体现出以下诸多优越性:(1)提高灌水均匀度,降低用水量。喷灌可以使灌溉水比较均匀地洒在地面,入渗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达到60%~85%,与一般地面灌溉相比,可以省水20%~30%。

  (2)提高作物产量。由于喷灌采用适时适量灌溉,有效地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一般可增产10%~20%。

  效益是投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此我们一定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做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设计,尽量使喷灌设备综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工程建成后,落实管理责任人,明确责、权、利,并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按作物蓄水要求和土壤墒情进行适时适量灌水。彻底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的现象,确保规划一片,实施一片,成功一片。

  ①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投资。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国家发放的贴息贷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和水利基金等用活、用足、用好。

  ②深化改革,创新投入机制。农民是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应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充分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首先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明确工程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盘活资产存量,以产权换资金,实现农村水利建设滚到发展;其次要采取财政补贴,鼓励农民群众以股份制型式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再者要通过项目带动,鼓励农民投资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