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破解厕改密码 打造宜居和美乡村“靓”点

发布时间:2024-01-15 来源:行业动态

  高陵镇三兴公村的罗爹,去年告别了“一个坑、两块板”的旱厕,换成了水冲厕所。水箱一按,粪污就顺着村里预埋的污水管道冲走了,干净又卫生。“用旱厕,味大,夏天蚊虫多,确实不卫生,现在好多啦!而且更换的坐便器对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确实安全些”罗爹笑着说。

  一键按下带来的“快感”不只是罗爹。近年来,为更好地深入推动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我市始终把“厕所革命”作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一盘棋搞好规划,与环境整治、流域治理和共同缔造等重点工作规划相结合,强力推行农村厕污共治。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改农村户厕38447户,88个村居实现整村推进,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无害化厕所普及率53%。

  在笔架山办事处易家铺村的康星果蔬合作社,刚播种秧苗时对水的需求量大,而每天喷洒的水却是源自周边居民。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将村民家中的粪污和生活垃圾污水先集中处理,再把尾水接入合作社,与水肥一体化系统并联使用,对农作物进行滴灌,涵盖面积达500亩。合作社不仅可以节省水费支出,还能满足有机肥的需求,产生了很好的综合性效果。

  同样因为厕污处理模式升级而收益的还有高基庙镇百子庵村,该村将集中处理后的尾水用于农户浇灌菜园和“鸭蛙稻”基地喷灌,灌溉面积200亩,受益农户104户。

  高陵镇、东升镇等地,对集中连片区域农户,依据地势情况采取无动力或太阳能微动力模式,一体化建设“调节池+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的三级处理模式,集中处理农村粪污和生活垃圾污水。

  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把粪污集中处理利用,采取“厌氧降解+好氧曝气+人工湿地+尾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原理,统筹推进农村厕污和生活垃圾污水一体化治理,根据不同地域、水源等特点将处理的尾水用于生产基地水肥一体化、农户菜园灌溉、稻田喷灌,实现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变废为宝。

  走进高基庙村,路旁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屋前院后的青菜翠绿欲滴,村民家中的粪污和生活垃圾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已杜绝。为了将村里每户家庭污水全部入管处理,实施工程人员在管网铺设开工前做足了功课,精心设计施工图,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做到应纳尽纳、应集尽集。

  石首市始终以环节为关键,筑牢农村改厕质量屏障,市、镇、村逐级组建管理专班,形成责任分工清晰的三级管理队伍,明确管理人员212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通过将建改程序流程化,标准化,全方面提高改厕质量。从污水管口设计,到管网铺设质量,再到污水净化达标,石首市严把污水处理的各道关口,确保净化质量。

  据了解,目前,石首市先后建成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和28座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延伸乡镇污水收集管道80公里,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覆盖率达90%以上,处理率达85%以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石首农村处处可见的风景。

  开发农村厕所管理系统小程序,将全市182座农村公厕纳入智能化管护范围,实现精准定位,落实一厕一码,实施日常管理“码上办”、使用情况“码上评”、监督管理问题“码上改”,农村公厕管理上的水准再上新台阶。每镇组建一支改厕服务队,每村明确一名改厕服务员,每户发放一个“户厕码”,制定厕所问题服务清单。

  高基庙镇百子庵村,将闲置地作为集中处理设施终端建设用地,地面用作菜地,尾水灌溉农田和莲藕池,农户受益并负责管理终端系统。通过治用结合,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尾水还田利用、设施委托管理,为解决“粪污何处去、设施谁来管”等问题探索了新路径。

  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工作,是贯彻政治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谱写美丽乡村的重要篇章,更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基本举措。

  一场厕改硬仗,给石首带来诸多变化。石首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以及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这殊荣,凝聚着石首爱国卫生合力;这蝶变,焕发起全民文明健康自觉;还迎来了展翅振飞的“仙鹤”“烹”然心动的锅圈等企业群居石首兴业…… (记者: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