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要闻丨甘肃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时间:2024-02-03 来源:行业动态

  甘肃省始终牢记习“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的殷切嘱托,坚决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担当,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各项安排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省5607个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监测、溯源、分类命名编码、河长信息填报等工作,沿黄6市州均制定印发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已完成整治排污口4776个,完成率85.18%,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住根本“讲政治”。甘肃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写入《甘肃省委关于逐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做到全局谋划、高位统筹。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对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扣住核心“严目标”。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列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2023年底前完成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工作的目标。扭住关键“严部署”。高效运转全省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6个下设工作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专班,强化市、县两级多部门衔接联动,部署推动各项任务梯次展开、纵深推进、全面落地。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研究部署排查整治工作,厅分管负责同志、班子成员多轮次赴各市州进行现场督导检查,有力促进了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推进。

  健全责任“强链条”。印发《甘肃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及时向相关市(州)政府交办排污口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和排查整治“路线图”,落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及有关部门监督指导责任,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管到位、联动合力”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组织管理机制。调度考评“紧发条”。充分有效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先后组织召开排查整治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座谈会8次,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确保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落地见效。靶向帮扶促落实。结合生态环境部交办问题整改,以及年度生态环境执法稽查和交叉检查等工作,组织并且开展5次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技术帮扶,交流排查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推动各地高标准做好排查整治工作。

  三级排查“摸清底”。在我省先行启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基础上,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配合生态环境部完成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排查“三级排查”,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精准测溯“明路径”。按照“有水必测、有口皆溯”原则,将间歇性排放或季节性排放的排口全部纳入采样监测范围,完成具备条件的排污口采样监测1069个;采取资料溯源、人工溯源和技术溯源“三结合”模式,比对诊断排口信息,精准溯源责任主体,真正摸清“污染单位-排污通道-入河排污口-受纳水体”排污全路径。强化审核“严质控”。成立省级技术审核组,积极组织信息填报“线上+线下”帮扶培训,开展监测、溯源、整治数据技术审核,督促指导各地重点整改系统填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方面提升信息填报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深入贯彻落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协同推进工业、生活、农业和尾矿库污染综合治理,排查整治工作启动以来解决了一批影响较大、排污明显、亟需治理的排污口问题,流域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兰州市在排污口整治上先发力、带好头,协同推进工业公司排污口改造、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口和雨污混流口规范整治、大中型灌区退水口整治,以及码头、趸船污水垃圾“集中上岸”整治等工作,有力保障了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白银市强化项目要素支撑和源头治理,积极谋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持续改善一级支流及重点河沟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治理项目已申请下达中央资金或入选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库。临夏州结合美丽河湖建设,指导沿黄市县积极延伸收集管网“拓面”、强化堤岸综合整治“固边”,将排查出的农业排口、规模以下养殖业排口等纳入管理,强力推进排污口纳管和综合整治。天水市先行先动,启动实施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2021年以来完成整治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开展“回头看”,综合采取并管纳网、拆除封堵、雨污分流、改造消纳、清淤疏浚等措施,确保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彻底、管理到位。定西市动态完善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台账,突出源头治理和截污治污,重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系统提升改造、城镇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河道治理等项目,全面清理取缔违规排污口,持续推进改善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严格验收销号“清底账”。指导各地建立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进一步规范销号流程,统一销号标准,采取县级自验、市直行业部门核查验收、市州生态环境部门审核销号的方式,依法依规对入河排污口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逐步形成需要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单,全力推动整改工作取得实效。规范设置审批“控总量”。督促各地积极对接涉水排放企业,引入高水平技术单位现场指导,主动对接国家流域管理部门,有序推进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行业入河排污口科学论证、集中审核、统一报批,实现全过程对口服务、全环节跟踪帮扶。加强日常监管“抓长效”。加强完善树标立牌,将雨洪排口、灌溉弃水干渠排口等同步纳入规范树标范围,全省规范设置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标识牌1831个;在敏感地段、重要路口、重点排口等处安装视频监控,对城区及重点建制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备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实时掌握重点排污口现场情况和排放数据,有效提升治污能力和执法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