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海口书写“六水共治”节水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4-02-07 来源:行业动态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绿化用水已从人工浇洒更换为定时定量滴灌。8月25日,工作人员在检查滴灌的喷头。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8月25日,在绿地·海森林小区内,节水喷淋装置在给草坪浇水。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8月25日,海南华森建材销售有限公司回收的污水经处理后用于降尘喷淋。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美兰区灵山镇群山村委会黑山村,农户在田间地头进行田管工作,喷淋管道整齐排列,定时喷淋。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9月1日,在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海南分公司承建的海口湾片区A10012地块项目工地,经处理后的回收水用来喷淋降尘。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海口自古有“水城”美誉,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中部入海,境内河流、沼泽、湖泊、水库纵横交错,并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尽管如此,海口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却显示,海口是少见的热带沿海缺水城市,2022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889立方米,远低于全省人均水平。

  如何拧紧“节水阀”,让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起海口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海口结合“六水共治”多举措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海口经常下雨,为何会缺水?对此,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海口属于工程性缺水城市,区域水资源不足,现状工程措施难以保障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水资源均衡分配和高效利用的需求。简而言之,虽然降雨量不少,但多流入海里,水资源没有正真获得很好的开发利用。

  在节水这个“攻坚战”上,海口一直在努力。每到下午,秀英区绿地·海森林小区草坪上蓝色的洒水器360度旋转,细小均匀的水珠在空中形成一道水帘,喷洒在绿油油的小草上。这是今年秀英区启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对辖区内小区的节水器具进行升级改造后的自动浇灌设备。绿地·海森林小区客服主管张学睿和记者说,自从装上了这套设备,小区绿化用水量得到一定效果降低。

  海口在节水上越来越注重细节。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厕所节水器具更换成感应冲便器,相比之前的人工开关水源,大大地节约了水资源。改造的不仅有厕所,该校绿化用水已从人工浇灌更换为定时定量滴灌,学校楼顶天台雨水也通过管道全部收集到储水罐,经净化后再分配至全校的灌溉、冲便等用水环节,形成循环利用。

  据了解,海口全方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美兰区已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任务并通过水利部验收,秀英区正在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

  海口还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提升水域环境,打造了一批幸福河湖和湿地公园。同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海口处处融入水弹性城市设计理念,为公园绿地、小区、道路注入“海绵基因”,进一步改善水质。

  此外,海口还坚持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线,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的提标改造,实现为市区水体生态补水,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如今,江东新区地埋式水质净化中心、丁村水质净化厂、长堤路水质净化厂等多个新建污水厂,正在源源不断地处理周边收集过来的污水,处理后的尾水用于生态景观补水、绿化用水等用途,最大限度实现了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近日,走进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海南分公司承建的海口湾片区A1001-2地块项目,偌大的建筑工地四周环绕着排水沟,水流潺潺,汇入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的水可用来喷淋降尘、冲洗场地、清理洗涤设施、养护混凝土等。“现在项目深基坑施工已完成70%左右,地下水的回收利用率达到30%至40%,等地下室垫层完成后可达到70%至80%。”在中建八局项目技术工程师赵毅志面前,一条管道一头连着基坑内的降水井,一头伸向排水沟,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汇入沉淀池,整个节水流程清晰地呈现在一张示意图上。目前,项目上设有21口降水井。项目建设后期,还将投入污水处理设备,提高项目节水率。

  据估算,海口中交国际中心项目施工以来,平均每个月回收基坑雨水500立方米,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1000立方米,每年可重复利用1.2万吨水。海口演艺新空间(二期)项目独特的造型完美地阐释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景观水池以及建筑周边分布的窄窄的线性水沟等建造细节,让雨水实现循环使用,减少了用水量。

  “我们将节水意识深入到项目管理中,与各劳务分包单位签订节水协议,明确用水要求,进行责任田分工,节水成效显著。”中建三局江东发展大厦项目总工章伯阳介绍,项目水平结构混凝土采取覆盖薄膜的养护措施,减少采用传统的浇水养护量;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通过设立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装修阶段,盥洗池、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低水量冲洗便器或缓闭冲洗阀等,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节约水资源。

  一个个项目上,节水蔚然成风。市质监站有关负责人称,按照相关规定,“三节一环保”是绿色建造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有节水。“从绿色建筑的角度来说,节水也是考核项,对项目参建单位提出了要求。”该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通过“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项目做好节水工作,打造“绿色工地”,创建绿色建筑,让节能环保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助推城市发展更绿色更低碳。

  这几天,美兰区黑山村的菜农张卓超很开心,以前要挑着重重的担子,用小勺舀水浇菜,如今菜地里安装了新装备——喷灌节水设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蓝色的排水管道隐藏在菜地里,立杆式喷灌设施竖立在地面上。启动时,喷头非常快速地旋转,将雾化后细细密密的水珠落到每一片菜叶上。

  “现在采用喷灌浇地,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极大地减少了用水量,还省电、省人工。”张卓超和记者说,喷灌能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使水的利用率大为提高,可以很大程度节约水资源,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施入化肥和农药,减少了田间劳动量,非常大地节省劳动力。

  在美兰区加乐田常年蔬菜种植基地,原本盘旋在泥土中的喷灌设施被“吊”到了半空中,从前污水横流的田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身上“穿着”网棚,头上“顶着”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新装备。

  “田间的蔬菜植株密集,喷头需要大一些,喷洒得更均匀、细腻。田边蔬菜密度和中间差异较大,直径小一些的喷头会更省水。”说起节水省水的种植经验,菜农陆超玉说,现在种菜用水比以前至少节省了30%,成本低了不少。

  在海口,每当种植户有需要时,农技专家都会下到田间地头,对灌溉设备提供技术指导,让村民用水、种植心中有数。据了解,海口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更新节水设施,2022年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均以管灌、喷灌、滴灌为主,平均节水量大约为30%-40%。

  多措并举之下,海口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其中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0年的99.0立方米/万元、106.0立方米/万元降低到2022年的30.5立方米/万元、4.4立方米/万元,降低幅度超50%,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海口以“六水共治”为抓手,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建设了南渡江引水工程,开展城镇内河湖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及提标改造工程,加强城市饮水提升工作、计划用水工作等,持久深入地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多措并举书写“六水共治”节水新答卷。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工地上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农业上拧紧“水龙头”,节水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城镇和乡村居民节水意识也在慢慢地加强,海口在“六水共治”节水篇章上书写着新答卷。

  作为市民,我们第一步需要增强节水意识,努力学习节水知识,树立科学节水观念。其次,要养成节水习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重复利用水资源,用洗菜的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拖地,做到一水多用;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等。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争做一个节水践行者,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