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坝建设的利弊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06 来源:行业动态

  摘要:自从有了大坝后,它便成为水利工程的主角,在防洪灌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巨大利益的同时,还存在众多危害:改变环境,生态恶化等等。本文就大坝建设的利与弊,发表下个人见解。

  水坝建设是最能唤起人类激情的工程之一,更是人类意志和创造力登峰造极的表现。水坝是一项集发电、灌溉、航运、防洪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如我国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1、就三峡大坝为列,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首先,大坝的建设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我国为例,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尽管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而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假如没有特殊环境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充足保证,几乎无一例外的必须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水资源供应问题。三峡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对周边省区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

  2、大坝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目前,我国已面临着能源危机。煤,天然气,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正在逐渐降低,如果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在一百多年以后将会枯竭。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尽管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风力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技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社会需求。当前,全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是来自水电,而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电的比重还很小。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很成熟的、能够直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3、大坝的建设对防洪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个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这坝得怎么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3、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变弱,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4、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5、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对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有一定影响;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对上海的影响尤其明显。

  6、三峡建坝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沿江部分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三峡自然景观也会收到影响。

  从三峡工程一案例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肯定要最好能够降低它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不可否认,对水坝利与弊、是与非的审视,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对于事物多方面的认识。但是,我们应当把这种审视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水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于每一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必须根据水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进行辨证的分析之后,用科学态度作出决策。对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水坝工程,能改善环境,应该积极建设。对环境影响利弊相当,但工程的资源、社会效益巨大,综合看来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据环境是能改变的原则应容许其上马。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坝工程,应坚决反对。只看到水坝的“利”,而忽视了水坝的“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掠夺行为,同样,过分夸大水坝的“弊”,反对在一切河流上建水坝,反对一切水利工程,决不是对待水坝应有的态度。

  片面的认识只会导致偏激的态度。围绕水坝的是是非非,我们更应摆正我们的态度,针对各地形式各国国情,做出相应的判断。可以说,水坝的功用众多,因此其发挥职能也是多方面的。因而,我认为,对于水坝利与弊的考察更应在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基于利大于弊的原则,发展大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盟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吴中如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5日14:00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吴中如院士祖籍浙江绍兴,1939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1963年至

  1993年9月27日,为建设三峡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

  据湖北广电·长江云客户端8月20日报道,记者从现场发回消息:今天早上8点,2020第五号洪峰抵达三峡枢纽,入库流量达到75000立方米每秒。目前,三峡枢纽开启11孔泄洪,下泄流量达49200立方每秒。(来源:湖北广电·长江云客户端)早前消息截至8月19日晚上8点,三峡大坝上游来水73800立方米每秒。晚上7点

  7月29日14时,三峡枢纽入库流量退至3400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长江2020年第3号洪水已安然通过三峡大坝。本轮洪水期间,三峡枢纽工程有效拦蓄长江上游洪水超35亿立方米,相当于近30个武汉东湖的水量。(来源: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作者:李亚飞)7月29日14时,三峡枢纽入库流量退至34000立方米每秒,标

  庚子之夏战大汛。(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当前,我国正进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关键期,江河洪水呈现多发、频发趋势。今年6月以来,截至7月13日,全国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紧要关

  7月2日10时,三峡水库迎来了2020年长江第1号洪水,当日14时,长江第1号洪水达到峰值53000立方米每秒。截至7月4日8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已退至31000立方米每秒,1号洪水已经安然通过三峡大坝。本轮洪水,三峡水库按照长江委调度令要求,出库流量按日均35000立方米每秒控制,多余水量全部拦蓄水库中,三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广泛分布于天然水体中,是污染物的良好吸附剂、载体和反应器,明显影响其环境行为、归趋和生物有效性。DOM的结构表征对于理解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和河流生态健康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三峡大坝是我国最大的水利设施,对长江的水文生态和物质通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周的水电发生了哪些大事呢?小编精心整理了水电相关要闻信息,详情如下:三峡大坝运行了10年当年投资2000多亿现在一年能赚多少钱?三峡大坝不仅是全世界顶级规模的水电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2250万千瓦,建设工期长达17年,总投资超2000亿元。如今,这座举世瞩目

  近日,一则关于三峡大坝“扭曲变形”的谣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方专家、科研机构和各类媒体纷纷出来辟谣。面对谣言,三峡集团应该持什么态度?三峡大坝的真实状态究竟如何?该怎么样认识三峡工程?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范夏夏7月11日接受了中国三峡传媒记者的采访,发表了对三峡工程安全状况的

  一则谣言,让已运行10年,且已收回成本的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日,一条三峡大坝“发生变形并可能溃坝”的消息,在业内被广泛传播与关注。发帖人将两张疑似谷歌卫星图的三峡大坝图片拼接在一起,从图上看,坝体似乎有明显扭曲,令人恐慌。(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Eknower”I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枢纽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大坝和右岸地下电站等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1m,大坝轴线m,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

  《建议尽快开展三峡工程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议提案,是继2023年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后第二次提出。作为国之重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已全面建成并运行了15年,距离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全面施行则已是20年,严重滞后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且已对现阶段落实《长江保护法》形成现

  新年首月,三峡工程运作情况良好,水资源、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充分的发挥,为全力保障春节期间长江中下游用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截至1月31日,三峡水库入库水量195亿立方米,较建库以来均值偏多32%。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累计补水68亿立方米,为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数据显

  2023年,三峡工程全年运作情况总体良好,水资源、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充分的发挥。2023年三峡水库累计来水3428亿立方米,较设计多年均值(4510亿立方米)偏少24%。消落期统筹兼顾保障需求。1~4月维持出库流量6700立方米每秒以上,保障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4月底前维持库水位不低于155米

  截至11月25日,三峡船闸2023年过闸货运量超1.56亿吨,突破2022年全年货运量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三峡船闸共运行10210闸次,过船39463艘次,通过旅客16939人次。自2003年通航以来,三峡船闸已安全高效运行20年,累计过闸货运量19.96亿吨。20年来,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流域管理

  三峡集团召开贯彻落实习重要讲线日,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青山碧水托云霞,高峡平湖守安澜。三峡集团在成立30周年之际召开座谈会,再学习再领悟再落实习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在慢慢的提升。三峡人与时代同行,以越来越坚定的步伐,诠释着三峡集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要义,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一边是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一边

  一座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行,与老百姓的生活与发展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其本质就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民生工程。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靠水而作。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善治水的优良传统,积淀出“水治则邦兴,水患则国衰”的治水思想。而一邦之本在于民,本固才能邦宁,于是又孕育出治水者“赋税之

  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就为三峡集团注入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基因。三十年来,三峡集团秉持天下情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浪潮中,朝着建设一个清洁美丽世界,实现人类可持续的美好未来不断迈步。1992年,寒冬腊月,北京街头银装素裹。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一趟专列从北京车站缓缓驶出

  2022年,三峡枢纽全年运作情况总体良好,水资源、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充分的发挥,在长江干流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构建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水资源利用2022年三峡水库累计来水3404亿立方米,较设计多年均值(4510亿立方米)偏少25%。消落期,三峡水库充分的发挥淡水资源库作用,累计为下游补水156天,

  时间长河奔涌不息,2022年成为滚滚向前的浪花一朵,但其中每一个拼搏的身影、每一幕成功的瞬间、每一滴奋斗的汗水都将被时光镌刻,定格为永恒的画面,给三峡人以汲取智慧、砥砺前行的力量。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史上最枯长江来水、最高极端高温、最

  12月5日,由水电五局承建的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工程顺利通过单位工程验收:大坝工程共计20个分部工程,合格率为100%,其中优良19个,优良率为95.0%,外观品质应得93分,实得88.5分,得分率95.2%,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