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日记① 六十首谚语背面的丰盈隐秘

发布时间:2024-01-20 来源:节水灌溉

产品介绍

  【编者按】粮食生产安满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陈述对怎么守住粮食犁地、施行种业复兴举动、健全种粮农人收益保证机制、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作出一系列要求布置。各地也正在活跃贯彻执行。在“新时代新征途新伟业”主题采访活动中,人民日报记者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张槐村进行一周考察调研,看执行,听心声。即日起,咱们同步推出融新闻媒体报道“考察日记”,敬请重视。

  仓廪实,全国安。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粮食产量现已接连5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阜阳更是安徽的农业大市、粮食大市,粮食总产终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

  农业开展离不开优秀人才。在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便是这儿面的佼佼者。从农田里走出的他,凭仗悉心研究农业科学技能,被誉为安徽“麦王”,先后取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人”“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壮苗越冬,才干打下丰盈的根底。”11月17日,周四,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一块挂着“国家农业科学技能创新与集成演示基地”的农田里,放眼望去绿意盎然、朝气蓬勃,基地负责人、种粮大户徐淙祥向记者介绍小麦的成长状况。

  徐淙祥拔出一小把幼苗,根系深浅共同,全在三公分左右,幼苗高、根粗大健壮,都是保证丰盈的壮苗。

  “种得过深,养分会涣散。过浅的话,小麦不耐旱。根系深浅共同,阐明种的时分,用了这句谚语——‘足墒播,控播深,播深三至五公分’。”朗朗上口的谚语,徐淙祥随口就来,细细领会不难发现,每一句谚语都藏有丰登增收的隐秘。

  民以食为天,保证粮食安全,藏粮于技含义严重。本年69岁的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在种田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开端一亩地才收三四百斤小麦,但只需科学选种育种,选用适宜的培养技能,收成就会渐渐的高。”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徐淙祥不断研究农作物的优质高效培养,1996年,43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农人高档农技师。

  在把握好技能的一起,徐淙祥又想带动更多农人科学种田,但在推行过程中,他发现尽管各位理解科学种田有优点,却记不住技能细节。怎么办?徐淙祥想到了谚语。

  从上世纪80年代开端,徐淙祥不断用谚语总结农作物培养技能,要言不烦,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读又好记,很快就在农业技能推行中见到了作用。

  “‘两米宽,打畦田,灌溉喷药最便利’‘弱苗早灌旺苗晚,结合追肥利根盘’,这些谚语一说出来,我们很快记住了,农业技能推行起来,也就便利多了。”徐淙祥说。

  多年来,徐淙祥环绕农作物培养的“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八个方面,不断将谚语添加完善,现在现已有了60首。而跟着这些谚语的推行,科学栽培的理念和技能也被渐渐的变多的农人了解和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