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发布时间:2024-02-01 来源:节水灌溉

产品介绍

  走进石河子,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在自治区水利厅,建设兵团科技局、水利局,还是石河子市政府以及生产相关节水产品的企业,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滴灌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

  新疆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雷与记者谈起新疆的资源状况如数家珍,认为发展的潜在能力无穷,但对水资源状况忧心忡忡。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年蒸发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是年降雨量的10倍至20倍。全疆的水资源,96%用在了农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120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到98.6%。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在采访中得知,在缺水的新疆,石河子又是最为缺水的灌区之一。作为纯灌溉农业区,石河子现有的灌溉面积,每亩配有水资源量450立方米,不足全疆平均水量的一半;地面水已用资源与可用水资源之比已达82%至85%,远超于40%的标准,属于资源性缺水。

  而“滴灌”先进的技术的推广给石河子农业节水创造了新的空间。在大旱的2003年,水资源供给仅为正常年度40%的情况下,膜下滴灌种植的皮棉产量依然达到增收,每亩收益达到351.1元,比常规灌溉的收益每亩多189元,创造了其农业经济的历史最高水平。

  有专家还算了这样一笔账:新疆目前的实际灌溉面积是6000万亩,一年耗用灌溉水资源总量442亿立方米,而线亿立方米。假设新疆全部建成绿洲现代节水灌溉系统工程,可节水达280亿立方米。即便把山区水库的投入600亿元算上,每立方米节水成本投入只有2.2元,比新疆跨流域调水的成本每立方米5元至10元便宜了许多。而关键的是,节水农业是根本性的,具有长远意义。

  “就膜下滴灌的意义来讲,以更广阔的视角看,节水只是副产品。”新疆天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郭庆人说。

  实践也已证明,“膜下滴灌技术”必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建设。新疆农业管理部门尤其是石河子市,一致认为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革:

  一是农业的增产模式发生明显的变化,找到了一条内涵集约式的农业发展之路。“广种薄收”或者增加种植培养面积才能增收的概念可因此而改变。本来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这些年的城市扩张和工业占地,耕地面积有减无增。“膜下滴灌技术”扩大了土地的单位产出率。且看这样的例子:新疆哈密地区的哈密瓜生产是当地一大优势经济产业,在应用膜下滴灌之后,亩产由1.8吨提高到3吨,每亩收入也由原来的2500元提高到4000元。

  二是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发生变革,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石河子市委书记宋志国说:“石河子市选择的膜下滴灌方式,使农业用水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了浸润式灌溉,每个滴灌滴头的浸润半径保持在50厘米上下,有很好的节水和改造土壤、压盐碱作用,中低产的盐碱化耕地几年内就可以改造成稳产高产田;另外,水流经地下管道一直到田间的滴灌带,形成了密布的灌溉网络,成片的土地再也用不着修渠、打埂和挖沟,这相当于土地的面积又平均增加了5%至7%。”

  三是传统的劳作方式得以改变,大幅度降低了劳作强度和耕作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让石河子市的农工邹谋香感到欣喜的是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的降低,往常最发愁的首先不是节水,而是如何浇水和拔草。一年中,传统的耕作方式要浇六七次水,每浇一次,土壤就板结一次,就必须中耕一次,这使得浇水班成为农场劳动强度最大的岗位。浇完地后,水流带进的草籽迅猛生长,拔草的任务接踵而至,一季有时多达10来次。实行膜下滴灌之后,浇水变成了“推闸放水拧龙头”,老人妇女都能干;同时,浸润式的灌溉,土壤又不板结,团粒不破坏,膜下不长草,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四是传统的农业组织方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批大型家庭承包经营农场。据介绍,目前石河子市在原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基础上,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大部分变成了家庭农场。一个家庭一般承包土地在500亩到600亩以上,最多的达到了2700亩,如此规模的种植经营,加上投入的降低,产出的增加,农户的收入大幅度提升。耕种500亩以上的农户年收入可达到二三十万元。像邹谋香这样种150亩的农户,一年收入就在五六万元上下。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兴农的六大推广技术之一,膜下滴灌技术已由2001年的80万亩发展到了2005年的500万亩,通过“十五”期间的示范推广,全疆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已经认识并接受了该技术,开始受益。

  各地的膜下滴灌面积也在扩展,海南、广西、安徽、湖北、山东、河北、宁夏、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从2002年的几千亩起步,到去年已接近10万亩,应用场景范围除棉花外,有玉米、圆葱、西瓜、甘蔗、枣树、葡萄等大田作物。

  兵团科技局的田笑明说:“兵团的精准农业已经见到成效。精准农业体系包括六点:一是精准的种子工程技术,二是精准的播种技术,三是精准的灌溉技术,四是精准的施肥技术,五是精准的收获技术,六是精准的作物生长及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精准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高效和节约。比如种子,不再是为保苗而多下籽,可节约一半;比如化肥,肥料随着水滴滴到庄稼上,亩节约化肥投入17.77元。”

  农业的出路在于农业的现代化,石河子的农业专家提出了旱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路:灌溉现代化(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系统工程)———田间灌溉技术(防止棵间强烈蒸发、杜绝渗漏)———抑制田间盐化(田间水位年年在下降)———根治田间盐化(田间水位下降到3米至5米以下)———建设绿洲生态农业系统工程————根治农田“三划一污”———提高作物净光能利用率(提高单产)———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年年丰收丰产)———解决“三农”问题(农业持续迅速增加)。这是和传统灌溉系统相对应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