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力迸发 “第一动力”​更强

发布时间:2024-03-18 来源:节水灌溉

产品介绍

  2023年,红河州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337”工作思路以及“三大经济”、系列三年行动等重点任务,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凝聚科学技术创新合力,补齐科学技术创新短板,激发科学技术创新动能。

  如今,优秀人才扎根红河,创新成果遍地涌现……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成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持续赋能红河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主研发成功的全球首台红河—2025智能全自动制浆配浆灌浆一体化平台、国内首套土工膜自动化铺设系统设备、国内首台水利工程隧(涵)洞智能检测车,共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31项。

  鑫联科技凭借“钢铁烟尘资源化清洁利用新技术”入选2023年钢铁行业优秀环保技术案例,该技术实现了全流程绿色环保、系统高效循环运行,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钢铁烟尘资源化回收方法,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弥勒羚羊能源有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流化床预烘干”和先进成熟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烘干制造煤粉”提质脱硫技术,实现大规模安全环保提质生产褐煤,已建成云南省顶级规模的褐煤提质生产线吨的提质褐煤生产线,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节能环保型低品质褐煤提质生产线。

  近日,2023年度云南红河熊庆来科技奖授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研究员吴才文杰出贡献奖。位于红河州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创制的云蔗081609、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分别入选科技引领乡村振兴十大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名单,目前,甘蔗种质资源保存数量达5567份,居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和装备,实现25度以上蔗地的机械化种植。

  红河州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杂交玉米品种“红单22号”通过国家审定、“红单24号”通过省级审定,重点实施云南省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冬作蔬菜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亩产达4078.62公斤;金平县梯田红米产业科技特派团通过杂交技术创制了500余份梯田红米新品种选育材料,培育出收获稳定、丰产性好的优良株系6个,带动群众增收700多万元。

  在红河大地,从工业经济到现代农业,创新的力量蓬勃壮大。科技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高水平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一年,红河州持续加大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96家,同比增长47.76%,超额完成2023年高企任务指标,超额完成数排名全省第一。

  这一年,全州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4项,技术合同登记587项,合同成交总金额128536.25万元,技术交易额79701.1万元。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53人,积极鼓励企业牵头、参与申报科研课题。

  走进弥勒市新哨镇里方村韭黄种植示范点,智能化设备正在进行自动化喷灌、太阳能全自动杀虫等作业。砂罐代替传统黑膜进行遮光的生产新方式,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农户种植。

  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里方村的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普继雄说:“现在有了小型气象站,可以实时监控土壤、气候、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安装灭虫装备、生物浸种、科学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0%。”科学种植推动当地形成了韭黄规模化种植,亩产均值达2万余元,不断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这一年,新选派云南省科技特派团4个,全州现有云南省科技特派团9个,像普继雄一样的科技特派员有247人,在梯田红米、花卉、荔枝、蔬菜、薯类及养殖产业一线开展“一团一业”科技服务。选派科技特派队7个,服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强平台载体是关键。为此,红河州加快创新布局,建强科创平台载体,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平台载体对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支撑度。

  这一年,弥勒市获批科技部第二批创新型县(市)、首批云南省乡村振兴科学技术创新县。全州组织申报云南省“星创天地”23家,培育建设第七批“星创天地”9家,一批申报云南省重点项目均已通过省科技厅初审。获省科技厅批准挂牌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在建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9个,批准认定红河州院士专家工作站35个,合作项目涵盖新材料、医疗卫生、绿色农业、陶瓷材料等多个领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年,红河州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全方面推进,在第一届“科技入红”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中达成合作协议36项,现场签约9项。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校企合作开设有机中药材种植及中药材加工专业,目前已招录第一批学生200余人。基础研究项目工作稳中有进,红河学院多个研究项目立项并获得10万元经费支持。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建设不断加快,积极落实《红河州“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入选2023年红河州“高层次人才”30名,“创新人才”18名。科学技术创新氛围更加浓厚,首届云南红河熊庆来科技奖评选出杰出贡献奖1个,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奖19项。科技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华夏银行红河分行完成对弥勒羚羊能源有限公司流动资金500万元贷款发放,实现发明专利权质押科技型贷款“零”的突破。

  奋斗写新篇,创新向未来。新的一年,红河州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快速推进创新型红河建设,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河新实践中展现科技担当、贡献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红河州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正努力走在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的前列。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服务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近年来,红河州强化科学技术平台创新,整合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加快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获批新型研发机构3家,在集聚高质量人才、为公司可以提供有效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成效。

  在农业领域,红河州用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变。全州建成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园区2个、省级农业科学技术园区6个,加速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将“星创天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认定省级“星创天地”14个。加快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红河宏斌食品有限公司的“云南省发酵蔬菜重点实验室”获批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资源,开展发酵蔬菜前沿技术探讨研究与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实现了红河州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创新型红河为目标,红河州正将国家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创新总体部署落实到实际在做的工作中。依托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与红河州6个县市签订的有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依托河口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河口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现有的云南生物谷药业有限公司、云南俊港中药饮片药业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公司、隆祥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提升打造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

  科技创新为红河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科技赋能让红河州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红河州将继续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快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