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穗飘香 雍州大地好“丰”光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m6米乐官网app入口在线问

  阳光讯(记者 芮扬)冬至刚过,清晨的阳光普照在油油麦田的青霜上。万物萧瑟的寒冬,雍州大地放眼望去“只此青绿”,一派蓬勃生机。

  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的2023年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区),今年以来,凤翔区按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部门职能,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控,落实各项田管技术措施。小麦生产在遭遇前期干旱、拔节孕穗期低温冻害、灌浆期阴雨寡照、收获期“烂场雨”等坏因影响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全区农业系统和广大农民一起,共同写就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9月中下旬是即将迎来小麦秋播的时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仵均祥受邀来到凤翔区城关镇马村开展农业技术培养和训练,并深入田间地头,就优质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最新农业技术与村民现场交流互动,上百人围着这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听得津津有味。

  “大学著名教授来给咱农民讲课,让我们对马上要开始的秋播充满了期待,了解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也为我们来年丰收送来了一颗‘定心丸’。”一位村民笑着说道。

  农闲时送上农业培训讲解技术要领,秋播时来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干旱时210余台节水灌溉设备枕戈待旦……各种农技随时“把脉支招”,为“三农”保驾护航。

  “今年年初出现旱情,虽然也有降雨,但并不能完全解除旱情。我们的自动化喷灌设备从正月初七就开始做灌溉,1.3万亩小麦全部喝饱了水,也获得了大丰收。”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峰站在凤翔区南指挥镇页渠村的汇峰农业小麦养殖基地,看着今年长势喜人的新一茬冬小麦回忆道。

  要想庄稼长得好,就得良田饮水饱。旱情不用愁,灌溉更方便。像这样的自动化移动式淋灌和微喷灌,经过技术推广,如今在凤翔已形成“小麦—微喷灌+移动节灌设备灌溉”的灌溉模式,并在不一样的区域已建设13个农业节水示范基地,为93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购置发放喷灌机和小麦宽幅沟播机共140台套,全区用于粮食生产的节水灌溉设备(喷灌机、淋灌机)达到210余台,已覆盖的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2万亩。

  “现在农民种地太方便了,不光浇地方便,小麦收割也是全程机械化作业,根本不用出大力。我家15亩小麦不到两个小时就收完了。中午收完,下午玉米就可以种到地里。”提起农技护航,凤翔区彪角镇李家堡村村民张红军高兴地说。

  近年来,凤翔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农业节水等项目,在小麦生产上实现了品种优化、药剂拌种、配方施肥、适期晚播、宽幅沟播、节水灌溉、病虫防控等农技集成融合推广,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产能水准不断提升。全区种植小麦62.94万亩,盘活季节性撂荒地3.62万亩,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小麦规模化基地每亩最高产量718.32公斤、达到全省小麦高产纪录,全区粮食产量超过29万吨,顺利实现粮食作物二十连丰。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的小麦亩产718.32公斤,产量水平达到2023年省内高产纪录。”凤翔区农兴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卫兵说,今年不仅粮食获得了丰收,还摘得了全区小麦高产竞赛一等奖,获得1万元现金奖励,这让自己更有信心把粮食种好。

  齐卫兵口中的竞赛是今年凤翔在全区范围内组织的小麦高产竞赛,经过广泛宣传,共有26个种植3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报名参与,经过主体初测申报、测产小组复测、实产验收环节,最终评定凤翔区农兴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个粮食生产主体分获一、二、三等奖,并在第六个农民丰收节活动上举行了颁奖仪式。齐卫兵与其他获奖者戴起表彰绶带、挂上大红花,神神气气地登上领奖台,向台下挥动着奖牌和奖金。

  “行行出状元,种地也能种出一等奖。”“咱也好好努力,明年也要往台上冲一冲!”……

  “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今年6月,习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对全国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凤翔区大力营造重农兴粮浓厚氛围,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

  以此为契机,凤翔区不仅出台各种政策、举办各种活动,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还整镇推进“吨粮镇”建设、全力做好“吨半田”示范。以彪角镇、南指挥镇为重点,抓好种植大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逐户研判种植规模、产量水平、经济效益,提出小麦稳产、玉米高产工作思路,从品种选择、肥料应用、田间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小麦产量基本稳定在450—550公斤。

  重点选择凤翔区农兴轩种植专业合作社、汇峰农业、宏润兴农业合作社三个不一样的区域的种植合作社,进行“吨半田”示范,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不断总结完善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技术模式,粮食生产技术应用稳定性持续提高。今年三个示范点经市级实产验收,其中西农733亩产718.32公斤,达到了本年度关中地区示范田高产纪录。

  铆足干劲种好粮。凤翔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整镇推进“吨粮镇”建设,建成粮食生产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5个、千亩示范方20个、水肥一体化粮食示范基地13个,壮大规模经营、培育经营主体,激励各镇村、广大粮食生产主体抓管理、提能力、争高产,向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集群方向努力,有效推动了全区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近期正值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宝鸡市凤翔区农业部门派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开展苗情调查,加强技术指导,指导群众抓紧苗情管理。

  “不只是这两天来服务,你看这张照片。”在XX镇XX村村民XXX拿出手机,展示存着的几张照片:一群红马甲忙碌在他家麦地里。“那是夏收时突然大雨来袭,小麦眼看要‘泡汤’了,多亏他们及时出现,让我们全家都很感动,孩子专门拍了这张照片。”他说。

  遇事不着急,咱有好服务。犹记得今年夏收时,面对这阴晴不定的天气,凤翔区农业部门按照“夏收不能等、夏种不能迟、夏管不能松”的总要求,多措并举,紧盯“三夏”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程服务。农业部门协调全区21台(套)烘干设备随时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日可烘干小麦5000亩;长青镇组建100人的志愿服务队,全部下沉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抢收小麦、开展晾晒,确保颗粒归仓;糜杆桥镇全面动员开放驻镇单位院落、学校操场、休闲广场、村组道路等场地,尽可能扩大晾晒区域,保证群众小麦晾晒需求;城关镇组建12支“三夏”应急服务小分队,下沉田间地头,除了帮扶抢收外,还为群众及外来农机手提供饮用水及降暑药品等服务……

  “近期咱这边降水频繁,气温适宜,极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发生,将进入流行盛期,一定要谨慎谨慎啊……”春季是抓好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凤翔区农业部门迅速结合条锈病流行规律及冬前、早春监测数据,全面派遣农技推广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从3月初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常态化、无间断开展小麦条锈病踏查监测、评判预测,并向镇村、群众下发小麦条锈病识别及防治挂图、防治明白纸等,高效指导防治工作科学推进。

  开展科技壮苗行动,组建技术包抓服务小分队,采取“人对人、点对点”方式,深入镇村、合作社开展小麦管理技术服务……在全区12个镇举办秋播技术培养和训练会50 场次,发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明白纸》1.3万余份,《地下害虫防治技术》4000余份,《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图册 2200余份。同时,积极借助朋友圈、视频号、美篇等新媒体扩大宣传力度,累计制作短视频80余条,美篇20余篇……“保姆式”帮助村民抓好小麦田间管理。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技护航、重农兴粮、优化服务的背后是凤翔区坚定扛牢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区)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持续稳定粮食产量的担当。据介绍,今年凤翔区小麦单产达到384公斤,连年增产;玉米单产439公斤,喜创新高。今年在全区组织粮食作物高产竞赛,夏粮最高产达718.32公斤,创2023年全省夏粮最高产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