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榴莲熟了国产榴莲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2024-02-03 来源:m6米乐官网app入口在线问

  7月22日,在海南三亚生态育才区榴莲种植基地,一批榴莲已经很成熟,打开榴莲,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据基地负责人杜百忠介绍,目前这批成熟的榴莲售价60元一斤,但是数量不多,目前仅供部分消费者尝鲜。

  对此,网友纷纷猜想:海南榴莲口感如何?未来大家能吃上便宜又好吃的“报恩榴莲”吗?海南榴莲的平价时代会到来吗?

  “目前我们在三亚生态育才区种植榴莲的面积达1.2万亩,预计今年7月底前能上市的有1300多亩。”海南优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百忠介绍,欢迎消费者来基地尝鲜海南榴莲。

  近日,一些消费者已经通过网购预订形式“尝鲜”海南榴莲。在京东一家店铺,以“榴莲新鲜水果海南三亚产”为标签的榴莲6月份就开始做预售,3.5-4.5斤售价188元,7.7-8.5斤售价358元,平均价格在40多元一斤,并不便宜。一位购买到海南榴莲的网友评价:“开果有惊喜,出果率有2.5斤—3.5斤,皮薄,味道很好。”

  “目前市场流通的榴莲多数是从国外进口的七成半熟的榴莲,海南的榴莲是树上熟,味道口感十分好!”五年前开始在乐东种植榴莲的海南柔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元对海南榴莲产业也十分有信心。

  杜百忠也表示,海南榴莲的主打优势是“树上熟”,品质有保障。但目前上市的量还比较少。他介绍,公司目前计划在北上广等地的榴莲实体品鉴店铺设销售经营渠道,上线电子商务平台只是吸引消费的人尝鲜。

  中国吃货有多爱榴莲?82.15万吨,42.05亿美元。这是中国2021年从东南亚地区进口鲜食榴莲的数据。

  2022年,榴莲在中国进口水果金额中,稳居第一位,达40.3亿美元,进口量达到82.5万吨,相比2014年增长了近两倍;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中国鲜食榴莲进口量复合增长率达17%。

  虽然中国是榴莲消费大国,但是此前榴莲并不能够实现国产。综合各国公开报道的信息,目前全球商品榴莲生产规模较大、 产量较高的有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所长冯学杰介绍,榴莲相较于其他水果生长周期更长,从种植到结果需要六七年时间,在特性上是一种很“挑”又“爱享受”的水果,它必须“住”山里,喜欢冬暖夏凉气候,背风生长,湿度要控制在75%到85%。同时,种植技术方面的要求高,各种台风天气、病虫害等也会影响榴莲成长进度;因为“个子”比较高,壮年榴莲树能长到20米以上,采摘成本也不少。

  海南与榴莲有着很深的缘分。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天气特征情况与榴莲主产国泰国、马来西亚相似,具备种植榴莲的先天优势。

  据《海南省志·农业志》《海南省志·农垦志》等相关书籍记载,1956年至1961年海南农垦先后从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分82批(次)引进榴莲、山竹等热带果树20种,分别由当时的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等4个育种站试种。

  但由于多种原因,榴莲树长期不开花、不结果,给大家造成了“海南不适合种植榴莲”的普遍印象。一些榴莲种植户也坦言,在种植榴莲的过程中,“榴莲是种了死,死了种”,十分曲折。截至目前,上述优旗公司已投入3.2亿元种植榴莲,属于重投资项目。

  2015年,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的海南华盛生态农业基地引种44株榴莲树,到2019年时竟开花结果了。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亦让观望中的种植企业信心倍增。

  种植户模仿营造国外榴莲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改善种植环境,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优稀果树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对榴莲品种资源进行检验确定评价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并研发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控技术。

  这些科技支撑,让榴莲在海南有了成长的“底气”,也让基地榴莲树死亡率降至2‰。

  同时,企业还邀请东南亚种植榴莲的专家授课,并在改造灌溉系统上不断下功夫。目前,三亚生态育才区榴莲种植基地采用数字农业平台,可通过传感器监测树木生长情况,缺水即启动微喷系统,及时进行精细化补水,帮助榴莲成长。

  总的来说,网友所期盼的“榴莲自由”,可能更多程度上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理解:一是随着供应地的增多,花了钱的人优质榴莲选择的渠道更丰富;二是不用去东南亚,在海南就可吃上“树上熟”榴莲。

  从全球榴莲供应端来看,自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以来,消费的人在选择榴莲的渠道上慢慢的变多。泰国是国内生鲜榴莲的主要供应国。去年7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允许符合有关要求的越南鲜食榴莲进口;今年4月,菲律宾榴莲通过广西南宁机场口岸首次进入中国。

  从海南榴莲供需端来看,根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海南今年能开花结果的榴莲面积约2000亩,预计产量50吨,这和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榴莲进口量达到80余万吨相比,相去甚远。即使是若干年后,榴莲发展到十万亩甚至三十万亩,仍然不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因此,想从价格上实现“榴莲自由”,短期内还不容易实现。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是:要想从源头实现榴莲的产业化种植,就必须培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

  目前,海南科研院所和企业已经建立榴莲苗木活体种质资源基因库,结合本土品种和国外品种进行嫁接驯化,近年有望出现具有海南自主知识产权的榴莲品种。

  未来,海南培育榴莲产业,还需要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依托科研机构做好品种培育、品种筛选和关键研发技术,充分的发挥我国在技术装备、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出符合海南特色的榴莲品种,进一步丰富国人的“果盘子”,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榴莲的快乐”。(傅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