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添4处国际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项

发布时间:2024-01-18 来源:新闻中心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余璐)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第71届履行理事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法发布了2020年国际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申报的四项水利工程悉数成功当选,这四项水利工程分别是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省佛山桑园围。至此,我国的国际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项。

  天宝陂坐落福建省福清市的龙江中段,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故称“天宝陂”,其坝体长216米,高约3.5米,其间150米为唐至明代所修的旧坝。天宝陂选址精妙、结构先进,在宋代就选用灌溉铁汁的方法加固坝基,是我国现存最陈旧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为福清农业展开和人口集合作出重要贡献,见证了福清从一个斥卤之地变为全国百强县的展开前史。时至今日,天宝陂周边城市修建树立,但仍然保存古有的工程布局,灌溉着下流1.9万亩犁地。千年天宝陂见证了福清的沧桑剧变,也完美诠释了古人“择水而居”的理念。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坐落陕西省渭南市,地处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下流、秦东平原渭洛河阶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记 河渠书》记载,汉武帝采用临晋郡守庄熊罴主张构筑龙首渠,因在3.5千米隧洞施工中创始了“井渠法”,被誉为我国前史上第一条地下渠,成为祖国水利科技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以后,引洛灌溉代有传承,各具特征。1933年,由杨虎城将军倡修、李仪祉先生规划,在龙首渠根底上修建了“关中八惠”之一的洛惠渠,展开至今,灌溉农田74.3万亩,惠及人口69万,是陕西省重要的名优粮果基地。

  白沙溪三十六堰坐落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是浙江省现存最陈旧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归隐此地首筑白沙堰,尔后百余年的时间里,其部下及后人陆续建成了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针对白沙溪落差大,深潭多的特征,探索出“以潭筑堰”的科学方法。其引水灌溉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使浙中区域成为我国前史上重要粮仓之一。为彰表卢文台功劳,历代朝廷对其先后七次追封,大众敬称其为“白沙老爷”,供奉古刹百座之多。新我国建立后,白沙溪上修建了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部分古堰被永久留在水底。但现在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效果,灌溉农田达27.8万亩。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前史上因栽培大片桑树而得名,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围堤全长64.84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建造敞开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前史,发挥了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区域水利展开和佛山区域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展开的重要前史见证,为区域灌溉农业展开和人居环境安全供给了根底支撑。

  灌溉是农业展开的根底支撑,对人类文明展开具有极端严重意义。国际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建立,旨在整理国际灌溉文明展开头绪、促进灌溉工程遗产维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异的治水才智,为可继续灌溉展开供给前史经验和启示。本年与我国的4项遗产一起列入第七批国际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南非的10个项目。现在国际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105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的16个国家。

  我国是国际上最早展开水利建造的国家之一,灌溉工程的建造展开伴和顺支撑中华文明的前史展开。特有的持之以恒气候特征状况,使灌溉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展开的根底支撑,前史上产生了数量很多、类型多样、区域特征明显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用。我国的国际灌溉工程遗产简直涵盖了灌溉工程的一切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厚、散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杰出的国家。

  水利部相关担任这个的人说,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华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维护灌溉工程遗产系统、发掘传承区域特征水利前史背景和文明,是村庄复兴战略施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典范,以国际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继续维护利用为关键,深化发掘并向国际展示我国灌溉前史背景和文明,研讨总结其科学技术、文明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村庄复兴、生态文明建造和水利工程的可继续展开,具有极端严重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