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栽培大户肖均探究旱地增收新途径——旱稻蔬菜轮作亩均收益超6000元

发布时间:2024-01-24 来源:新闻中心

  4月25日一大早,安乡县大鲸港镇丰凝港社区千亩稻菜轮作基地,犁地、耕种、覆土,30多人分工协作,地头看热闹的乡民围了近百人。65岁的乡民毛友生挠了犯难说:“我种了一辈子田,头一回看到旱地里种稻。”

  “一连3场春雨,地喝饱了水,旱稻耕种一天也等不起。”千亩稻菜轮作基地负责人肖均将稻种运到地头后,招待旋耕机作业。

  4月初,基地的千亩菜薹完结最终一批采摘。肖均安排旋耕机,将菜薹的根茎打碎,覆埋在土下。二次翻耕时,蔬菜的根茎现已腐朽,土壤松软、肥美。

  旱地翻耕后,4名工人背着主动耕种机耕种。“每亩地撒播谷种12.5公斤。”肖均辅导工人,耕种时要操控好步速,确保耕种均匀、足量。

  “这片高岗地崎岖落差大,方位偏,水沟上水难。”丰凝港社区党支部书记钱振斌介绍,从前,高岗地栽培南瓜等蔬菜,靠天收,亩产效益低。2年前,肖均在当地流通1100亩土地,施行蔬菜旱稻轮作,高岗地成为“网红地”。

  流通土地后的2021年4月,肖均测验栽培100亩旱稻,亩均产值380公斤。2022年春耕,肖均栽培旱稻500亩,亩均产值超500公斤。

  “高岗地里藏着一块稻田。”2022年9月,旱稻丰盈成为当地“奇闻”。今年初,肖均决定将1100亩基地悉数栽培旱稻。春耕伊始,当地乡民和邻近种田大户纷繁跑到基地一探终究。

  站在地垄上,肖均告知围观乡民:“栽培旱稻,土地要深耕20厘米以上,旱稻根系扎得深,有利于吸收水分……挑选‘黄华占’谷种,稻株抗旱性好。”

  谷种下地后,轻型旋耕机慢慢驶入地头。“犁头只能没入土层5厘米,将谷种埋进土壤里。”肖均总结2年试种旱稻的经历:谷种埋入土壤太深,影响发芽;埋土太浅,稻株简单倒伏。

  “全程机械化,节约本金。”肖均介绍,流通土地后,他将1100亩高岗地整理成10块地,建筑机耕道,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2辆旋耕机、4台耕种机、2台无人机顺次作业,大约3小时,一块近100亩的地完结旱稻耕种。肖均说,1100亩地5天就能完结耕种。

  “耕种、上肥、病虫害防治、收割,全程施行机械化作业。”今年初,肖均借款置办4台旋耕机、2台收割机、8台无人机。“无人机撒药、上肥,1台机器1天可作业100亩,极大节约人力本钱,加速春耕进展。”

  肖均介绍,旱稻不必洪流漫灌,但须确保土壤湿润,阳光充足。每棵旱稻分蘖3至5株,在孕穗期、灌浆期别离浇一次水,确保稻株正常抽穗。肖均算了一笔账,比较传统水稻栽培,每亩旱稻可节水70%,全程机械化作业,可节约4成人力本钱,每亩可节约本钱超300元。

  高岗地整改成大地块,栽培蔬菜时,运用栽培覆膜一体机作业,打孔、耕种、上肥、洒水、覆膜、开沟、压土等工序一次性完结,较人工作业,节约人力本钱60%以上。

  “按传统方法种田不挣钱,菜薹旱稻轮作,让土地增值。”肖均这番话,让围观乡民纷繁允许。肖均说,旱稻收割后种蔬菜,每亩地一季旱稻收成约1000元,一季蔬菜收成5000元以上,每亩土地年收益超6000元。

  安乡县地处湘北,每年4至9月气温湿热,栽培一般蔬菜,质量欠安、效益不高;栽培优质果蔬,生长期较长,影响下一季农作物耕种。“‘黄华占’旱稻,生长期140天左右,每年9月收割。”在旱稻选种时,肖均挑选籼型优质稻种类“黄华占”。该种类稻株根系兴旺,抗旱性强,产值高、米质优。

  为进一步提高犁地运用价值,上一年下半年,肖均开端探究“稻蔬油”轮作形式,旱稻收割后,栽培油菜薹,油菜薹采摘中期开端蓄苗,让油菜抽薹、开花。现在,近300亩油菜丰盈在望,估计每亩犁地又可增收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