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下田故事】揭秘智慧灌溉:问渠那得清如许方寸之间活水来

发布时间:2024-02-13 来源:新闻中心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耗水最多的粮食作物,每年耗水量占农业用水的65%以上。近日,记者来到浙江省平湖市,在这里,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产业专家团和农户一块,开发了一套稻田智能灌溉系统。效果怎么样,一起来看看。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成员 英】我们现在所在地是浙江省平湖市的龙兴村,这里有一个低碳绿色的智慧稻田。现在种的是麦子,麦子收好以后,我们会在这里种上水稻,这是一个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的种植模式。

  这个是面源污染控制监测的试验平台,比如说不同的施肥模式,会对排放的水体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把水体排放的水量,还有排放的水体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提供一种施肥方面的科学策略指导。

  这个是排水的,它这里是一块太阳能板,可以自动供电,这个是田间的水势监测仪,它下面能够正常的看到土壤的水层多少,有一个传感器在里面。这是一个土壤水位传感器;这是一个自动控制的电动的水阀,太阳能板自动供电,手机操作一下,或者设定好,或者是田里的水位高过了预设的水位,就可以自动排水出来。

  我们通过三个系统,一个是进水,一个排水,还有一个监测土壤水势,集成为田里智能灌溉的控制管理系统,农户可以在手机上操作,设定好水位的量,它就可以自动进水、排水。

  智能灌溉系统能说实现了灌溉的数字化和无人化,减少灌溉的成本;同时灌溉精准控制好了以后,自然排放出去的水就少了,又能轻松实现水稻的清洁生产。灌溉控制好了,还有更大的功效,就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降低温室气体产生。我们通过灌溉的控制实现了水稻的低碳绿色生产。

  打开手机、扫码、点击,灌溉用水便徐徐而来,农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不仅如此,水稻产业专家团还基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构建了水稻长势-灌溉同步模型,同时研发出配套的传感器、灌溉装备、控制软件,最终集成出稻田智能精准灌溉系统,实现了水稻全生育智慧灌溉。

  【种粮大户 徐法明】只有三个人了。我老婆、一个工人、还有我,打药就招一个临时工。现在都是数字化种地,省力了,灌水的人、看水的人也都不要了。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成员 英】这个技术就为了培育新型的种田大户,通过水稻生长模型或者生产管理模型,实现灌溉、肥水管理、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是灌溉方面已经初步能做到实时的指导,接下来会在别的方面做一些更加深入的研究。

  如今,水稻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水稻生长期灌溉用水节省20-30%,亩省工0.5-1个,促进了地方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副团长 罗炬】我们水稻产业专家团成员,除了来自于中国水稻研究所,还有中国农科院其他兄弟所,比如说像植保所、资划所、作科所、灌溉所;同时,我们也邀请了本地的像浙江大学的农业专家、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嘉兴农科院的专家等共同参与。

  整个水稻产业专家团也是针对不一样地方的天气特征情况、生产需求、农民的种植特点,提供不同的一些技术服务体系,现在春耕春播时期,所以我们的专家目前是从南到北都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说从2月份以来,我们中国水稻研究所就已经派出了100多位专家,奔赴不同的省、市、县开展相应的一些技术服务活动。

  联合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光明网

  为促进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等领域的规范研究,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生命科学伦理分委员会近日研究编制了《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伦理指引》

  2月9日除夕夜,以“成都街头走一走,天府画卷迎新年”为主题的成都市除夕主会场活动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礼仪广场举行。

  现代人工作繁忙,轻易造成饮食不规律,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到了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最后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细胞骨架回路”并重构微管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贴春联是我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源于桃符。古人认为,在门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可以辟邪。我国较早的春联出现在宋朝。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除夕,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

  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给物体加热似乎比使其变冷快得多。例如,当我们将食物放进微波炉,几分钟就能加热到100℃甚至更高;如果想让食物降低同样的温度,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

  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关键核心领域强链补链。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真正要把科学技术创新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须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2月2日至4日,湖北、湖南等地突降冻雨,受恶劣天气影响,多趟列车晚点甚至停运。由于正值春运,大量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近日一则“未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消息称,2024年2月9日是近年来最后一个大年三十,因为从2025年起至2029年都没有大年三十,只有大年二十九。科普专家这样认为,大年三十时有时无是正常历法现象,系农历大小月所致。

  中国气象局7日发布《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气候基本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和主要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气候对各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人基于强相互作用的均匀费米气体,首次观测到了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

  走进技术展厅,大屏幕上不仅实时展示着200公里外江苏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气压、土壤温湿度及土壤肥力等信息,还提供实时感知获得的作物长势信息。

  中央气象台预计,6日夜间至7日,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仍有降雪或雨夹雪,贵州、湖南等地有冻雨,上述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5摄氏度左右。

  6日上午,在海南昌江的核电基地,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完成。

  走近“工业城”里的工程师群体,听他们描摹新的一年建设制造强国的蓝图,看他们敢为敢创,善作善成。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3年,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量和审结量分别同比增加35.84%、28.80%,均创近5年新高。

  为应对雨雪雾天,济青中线在特大桥、水库、河流等重点位置安装上气象检测器、能见度检测器、桥面结冰状态检测器等。

  小手机,大世界。时至今日,手机已不单单是通信设施,而是集电脑、电视、钥匙、钱包、相机、手表、游戏机、遥控器、计算器、手电筒等功能于一身的生活必需品。

  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雨天气。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明产生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地油子”或者“流冰”。

  国家药监局5日发布的《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该局共批准上市创新医疗器械61个,数量再创新高,比2022年增加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