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看新疆城市如何答卷

发布时间:2024-06-09 来源:m6米乐官网app入口

产品介绍

  ■再生水利用成为缓解城市缺水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新疆还积极“解锁”源头节水新技能,更加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水资源。

  ■对于非居民用户节水意识的提高,新疆更是先行在前。2018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已联合印发《关于快速推进我区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实施建议》。

  ■借助新一代无线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水处理设施,已成为新疆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于分布在大大小小绿洲上的新疆各个城市来说,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历史上,这片土地多次上演了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故事。楼兰古城、尼雅遗址……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静静躺在大漠深处,留给人们深深的思索。

  往事越千年。今天的新疆,城市化进程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但水的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发展路上的巨大考验。所幸的是,今天的城市,已经有了更先进更丰富的手段,正在节水路上做着各种努力和探索。

  5月11日,在第33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之际,厂区建设如公园般的乌鲁木齐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迎来了新一批参观者。

  “灌木乔木茂密,肥美锦鲤畅游。万万没想到,这如画的美景竟是再生水利用的功劳。”参观新疆最大的再生水处理厂,让乌鲁木齐市民闫虎财发出感叹。

  再生水利用就是将废水或污水经适当处理,达到可再次利用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

  2022年2月,《自治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以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吐鲁番市4个缺水城市为重点,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2023年12月,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入围生态环境部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2023年,乌鲁木齐市以城北再生水厂为水源的再生水利用量为2638万立方米。其中:用于工业1085万立方米,用于城市绿化1553万立方米。

  除了用于城市绿化,新疆不断探索再生水湿地进化,推动工业公司、工业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克拉玛依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每年达标排放的2000多万立方米的再生水,让古海生态公园生机盎然。这里芦苇浩荡、红柳吐蕊、飞鸟翩跹,成为科普宣传和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阜康市,投资4340万元在准东五彩湾奶牛养殖厂、瑶池园等六个点位建设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年处理污水115.2万立方米,在满足2304亩绿化用水的同时,兼顾了城市环卫、工地降尘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再生水利用成为缓解城市缺水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新疆还积极“解锁”源头节水新技能,更加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水资源。

  哈密市伊州区在实施“一户一智能水表”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从2019年起,开始实施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制度。

  “0—96立方米(含)按照1.8元/立方米收取,97—132立方米(含)按照2.64元/立方米收取,132立方米以上按照3.48元/立方米收取。”新疆哈密水务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杨涛说,此标准按照一家三口为基数核算,对于人口较多的家庭,提供对应文件或材料,每年阶梯水量基数可增加29立方米。

  “居民智能水表的更换和阶梯水价的执行,有利于实时监测居民用水情况。”杨涛说,居民能查看每月用水数据,能够最终靠微信公众号、商业银行及营业厅购水。

  “老人再也用不着去排队买水了,子女通过手机就可以给水表充值。”家住哈密市伊州区翠景苑小区的居民史新丽说,安装智能水表后,自己节水意识越来越强了,每年节约用水大约20立方米。

  对于非居民用户节水意识的提高,新疆更是先行在前。2018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已联合印发《关于快速推进我区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实施建议》。

  全疆第一个成功创建自治区节水型城市的县级市阜康市,从2020年起,历时4年,先后投资1亿元,全方面推进饮灌分离工程,建设48公里绿化用水主管网。

  “阜康市接入了195家共建单位和57个小区绿化用水,实现了城区绿化用水、人饮供水从源头到末梢彻底分离。”昌吉回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吴涤说。

  在工业用水占到全市总用水50%以上的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等企业成为主要用水大户。

  “公司将节水工作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一直在优化调整设备正常运行方式和水循环系统运行模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新疆油田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二级主管张全介绍。

  2023年,新疆油田公司共节水36.5万立方米,推动克拉玛依市工业用水总量在城市公共供水总量占比从50%下降到36%,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管理人员通过一个平板电脑,能轻松实现对整个工艺和设备正常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巡检。”5月11日,在乌鲁木齐市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中控室,该公司CEO陈建向现场观众介绍。

  作为新疆最大的再生水处理厂,这里不仅有先进的A/O生物池+MBR膜生物反应工艺,还实现了全程无人化管理的智慧运行。

  借助新一代无线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水处理设施,已成为新疆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先后投资12.8万元,建立用水能耗监测平台,适时对瞬时流量、日累计流量、月累计流量、年累计流量实施动态分析,全年节约供水设施维修经费约15万元。

  阜康市投资9505万元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供水调度监测体系,实现对水源地、水厂、管网、加压泵站、远传户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克拉玛依市在供水系统安装了20余种共计3592个智能物联设备,建成276个DMA网格化小区,建立全网精准水力模型系统。

  “我们对全市9000多个井室开展数字化动态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网智能调控和科学调度的精细化管理。”克拉玛依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行部主任李伟库介绍,克拉玛依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连续多年低于5%,达到国家领先水平。

  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将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

  按照自治区要求,到2025年,全疆各地(州、市)20%的城市或县城(除地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城市外)达到自治区节水型城市标准。

  当下的目标已经明确,但对处于生态脆弱区的新疆各个城市来说,节水,这道必答题并未交卷,还将长期经受考验。未来,还要解锁更多的“通关秘笈”,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持续努力奋斗。(王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