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水漫灌”到“精细滴灌”

发布时间:2023-12-13 来源:配套硬件产品

产品介绍

  姥爷是一名老兵,上世纪70年代在部队服役。听他讲,他们那时的体能训练绝大多数都是“大水漫灌”,很少讲究科学的方法,“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而且没有专业训练场地,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

  说实话,姥爷口中的训练方式,我不太能想象。我告诉他,我们现在不仅有专业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还会依据能力提升有必要进行分组训练,针对个人短板弱项量身定制训练方案。

  “你们现在的体能训练,真是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科学了!”听完我的介绍,姥爷感慨地说。

  和姥爷的这次聊天,也让我回忆起这些年经历过的部队基础训练的改变。我当兵的第一年,我们团军人体育馆正式落成。一开始,团里规定按照连建制顺序轮流使用体育馆。然而这样的方式试行了几个月后,团长发现,每次只有一个连训练,大量训练器材闲置未用,造成了训练资源的浪费。

  其实,除了训练器材闲置问题,作为实际使用者的我们,还有一个强烈感受:各连轮流使用军人体育馆,轮换周期太长,让官兵很难制订训练计划,以至于每次来到馆里都像是在“例行公事”。

  发现问题后,团领导要求机关有关部门重新制订体育馆使用方案。结合各营连上报的需求和建议,团里出台了新规定:以营为单位做分组训练,即根据官兵能力提升需要,划分增肌、有氧、专项提升等训练小组。这样不仅提升了训练器材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各连在体育馆的训练频次,大大激发了官兵们的训练热情。

  新方法推行两个月后,团里组织全面考核。我的同年兵张海峰,体能成绩从“良好”进步到“优秀”,但他的手榴弹投掷成绩却只是刚过及格线。

  这事当时在团里引发了又一次深入思考。训练部门分析,影响手榴弹投掷成绩的因素很多,张海峰虽然基础体能有所提高,但对身体某些部位肌肉的训练还不够。

  “主要还是官兵缺少足够的专业相关知识。”为此,团里邀请专业教练前来开展培训,确保一个连队至少配备2名懂得科学训练的军体教员。

  去年,我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团里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备战阶段,连队军体教员根据我所参加的比武课目,专门制订了训练套餐,再根据训练成绩逐步增大训练量,并配以训练后放松和高蛋白增肌餐。在军体教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成绩提升明显,最终斩获比武冠军。

  张海峰的故事也有后续。接受过专业培训后,连队军体教员根据他的弱项短板制订了强训方案,着重训练核心肌群和爆发力。不久之后,张海峰的手榴弹投掷成绩达到了“良好”标准。

  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到如今的“精细滴灌”,姥爷和我经历的不同训练方法,恰恰展现了军队训练理念的更新、训练方法的改变。总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基础训练变得更科学、更精准,助力我们的综合素养一步步迈向更高台阶。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