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理完成1000处农村黑臭水体 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26万公里

发布时间:2024-02-05 来源:水肥一体化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7日讯 今天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情况。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介绍,近年来,山东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乡村生态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多数表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业绿色发展质效显著、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有效三个方面。

  在农村人均环境改善方面,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厘清成员单位职责,开展常态化暗访评估,实行通报问题销号管理,2020年底全面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排查整治系统中146个点位的整治,加快完善长效机制,全力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提质增效。目前,全省城乡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房(亭)3.8万个,配置分类运输等环卫机动车辆4.1万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维持在99%以上,焚烧处理率达92%以上。

  全面开展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验收要求,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标准体系。每年组织2次现场观摩、2次集中培训、5次以上专家现场帮扶,遴选发布40余个治理成效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典型案例,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取治理技术路线。荣成市、蒙阴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案例。已治理完成1000处农村黑臭水体,济宁市成功申报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2022年,在全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我省就治理工作作了典型发言。”管言明介绍。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快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动全省农村公路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全部乡镇实现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全部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村内道路基本实现“户户通”,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93%以上,全省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26万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健全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压茬组织并且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活动,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活动。目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规模化供水率分别达到97.2%、97.7%、82%以上,19个县(市、区)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成功打造2500个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建成美丽庭院292万余户,实现“村村建有美丽庭院”的目标。

  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农业节水工程稳步实施。实行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建立农业用水终端计量用水制度,同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实施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技术,积极构建农业节水政策、工程、技术、管理、机制体系,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高于全国0.53的平均水平。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扎实推进。全省累计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128个县次,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结构、质量和效益逐步优化提升,辐射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升,2021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6%。加强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在济南、枣庄和13个覆膜大县开展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全覆盖网络试点,在10个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示范,在青岛、烟台、临沂等市建立全生物降解地膜评价和试验示范区,目前,全省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

  农业清洁生产成效明显。积极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枣庄、齐河、金乡、阳谷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商河县、诸城市等17个县(市、区)成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下降,2021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7年下降15.7%、23.1%。

  在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组织并且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扎实推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造林绿化,推进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完成新增、更新和退化林修复727万亩。组织并且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工作,推荐411个国家森林乡村,命名山东省森林乡镇158个、森林村居1530个。

  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全省20914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近5万亩。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南四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东平湖“退渔还湖”行动,南四湖和东平湖流域水质持续好转,2022年南四湖东平湖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历史性达到100%。快速推进环蒙山生态示范区建设,系统总结推广威海华夏生态城建设经验,蒙阴县、华夏城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蒙阴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华夏城矿坑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管言明介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我省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总结《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情况,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科学编制下一个五年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划定今后五年推进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

  “一方面,我们总结梳理2018年以来我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另一方面,开展“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整县推进、统筹治理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综合性样板。”管言明介绍。

  此外,还将健全完善推进机制。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将强化调度通报、调研督导、跟踪问效,注重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建立整改机制,认真研究分析考核评估结果,查找问题症结,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办法和措施。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努力把乡村生态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