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4-02-10 来源:水肥一体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包括布设在所施工地铁车站整体的结构外侧的外包防水层,所施工地铁车站整体的结构包括底板、侧墙、顶板和中板;底板、侧墙、中板和顶板均为由防水砼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包防水层包括布设在顶板上方的顶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下方的底板防水层和布设在侧墙外侧的侧墙防水层;顶板防水层包括防水层一和平铺在防水层二上方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侧墙防水层为防水层二;底板下方铺有一层混凝土垫层,底板防水层包括防水层三和平铺在防水层三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二。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能有效保证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防水质量。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

  [0002]根据《岩土工程勘测考察规范》,昆明地区泥炭类土主要有泥炭土和泥炭两类,泥炭、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达10-60%,重度10-14KN/m3,是昆明地区广泛分布的重要土层。很多泥炭土地区的建筑物、市政设施、道路、地下工程等均出现较大变形及不均匀沉降,甚至破坏及失稳,发生不少工程事故。昆明地区泥炭质软土地层具有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含水量高、灵敏度较高、承载力低等特点,工程性质差,易引起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近年来,有关泥炭质土的工程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但地铁车站完全穿越高含量的泥炭质软土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实施工程技术难题。结构防水是地铁工程的一道关键工序,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以达到好的防水效果,尤其是在昆明滇池流域泥炭质软土地区快速修建地铁明挖深大基坑车站时,没有可供参考的施工经验,给修建城市地铁的防水施工带来难题。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能有效保证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防水质量。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上述现存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能有效保证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防水质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布设在所施工地铁车站整体的结构外侧的外包防水层,所施工地铁车站的整体的结构包括底板、两个分别布设在底板左右两侧上方的侧墙、位于底板正上方的顶板和布设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中板,所述中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板由上至下布设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底板、顶板和中板的左右两侧均与侧墙连接为一体;所述底板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之间、顶板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之间均通过立柱进行支撑;所述侧墙外侧设置有地下连续墙;所述底板、侧墙、中板和顶板均为由防水砼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外包防水层包括布设在顶板上方的顶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下方的底板防水层和布设在侧墙外侧的侧墙防水层;所述顶板防水层包括铺装在顶板上方的防水层一和平铺在所述防水层二上方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所述侧墙防水层为布设在侧墙与其外侧地下连续墙之间的防水层二 ;所述底板下方铺有一层混凝土垫层,所述底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与混凝土垫层之间且其包括铺装在混凝土垫层上的防水层三和平铺在所述防水层三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二 ;所述防水层一、所述防水层二和所述防水层三均为卷材防水层或防水涂料涂层,所述防水层一和所述防水层三的左右两端之间均通过所述防水层二连接为一体。

  [0005]上述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顶板防水层还包括由均匀涂刷在顶板上的冷底子油或防潮剂形成的涂层一,所述防水层一为均匀涂刷在所述涂层一上的防水涂料涂层,所述防水层一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之间铺装有一层PVC抗根系刺穿层或隔离油毡。

  [0006]上述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涂料涂层为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层。

  [0007]上述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卷材防水层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浙青聚酯胎防水卷材。

  [0008]上述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板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侧墙均以中板分界分为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部墙体之间、所述中板与所述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之间以及顶板与所述上部墙体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施工缝,所述纵向施工缝中部埋有一道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纵向施工缝上方预埋有多根向其内部注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注浆管。

  [0009]上述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注浆管为L形管,所述L形管包括位于钢边橡胶止水带外侧的竖向管和与所述竖向管上端相接的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纵向施工缝之间的间距为150mm?200mm。

  [0010]上述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纵向施工缝外侧铺装有一层防水卷材一,所述防水卷材一布设于地下连续墙与所述防水层二之间。

  [0012]1、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设计合理、考虑全面且施工步骤简单,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较低。

  [0013]2、防水效果好,采用外包防水层与防水砼结构自防水相结合的双重防水措施,以地铁车站整体的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为辅,同时对薄弱地带(如纵向施工缝等)进行特别防水处理,因而在双重严密防水的条件下,能有效解决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防水问题,并且能有效确保防水效果,为施工带来极大便利。

  [0014]3、实用价值高,由于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防水问题,并且实现方便,因而能够有效解决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安全施工和安全运行问题,有效延长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大幅度减少地铁车站的维护成本。

  [00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能有效保证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的防水质量。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I—底板;2—I!墙;3—顶板;4— +板;5—立核;6—地下连续墙;

  [00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布设在所施工地铁车站整体的结构外侧的外包防水层,所施工地铁车站的整体的结构包括底板1、两个分别布设在底板I左右两侧上方的侧墙

  2、位于底板I正上方的顶板3和布设在顶板3与底板I之间的中板4,所述中板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板4由上至下布设在顶板3与底板I之间,所述底板1、顶板3和中板4的左右两侧均与侧墙2连接为一体。所述底板I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4之间、顶板3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4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4之间均通过立柱5进行支撑。所述侧墙2外侧设置有地下连续墙6。所述底板1、侧墙2、中板4和顶板3均为由防水砼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外包防水层包括布设在顶板3上方的顶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I下方的底板防水层和布设在侧墙2外侧的侧墙防水层。所述顶板防水层包括铺装在顶板3上方的防水层一和平铺在所述防水层二上方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 7。所述侧墙防水层为布设在侧墙2与其外侧地下连续墙6之间的防水层二。所述底板I下方铺有一层混凝土垫层14,所述底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I与混凝土垫层14之间且其包括铺装在混凝土垫层14上的防水层三和平铺在所述防水层三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二 9。所述防水层一、所述防水层二和所述防水层三均为卷材防水层8或防水涂料涂层,所述防水层一和所述防水层三的左右两端之间均通过所述防水层二连接为一体。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防水层还包括由均匀涂刷在顶板3上的冷底子油或防潮剂形成的涂层一,所述防水层一为均匀涂刷在所述涂层一上的防水涂料涂层,所述防水层一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 7之间铺装有一层PVC抗根系刺穿层或隔离油毡。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卷材防水层8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浙青聚酯胎防水卷材。

  [0026]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中板4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侧墙2均以中板4分界分为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所述底板I与所述下部墙体之间、所述中板4与所述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之间以及顶板3与所述上部墙体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施工缝10,所述纵向施工缝10中部埋有一道钢边橡胶止水带11,所述纵向施工缝10上方预埋有多根向其内部注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注浆管12。

  [0027]实际施工时,所述注浆管12为L形管,所述L形管包括位于钢边橡胶止水带11外侧的竖向管和与所述竖向管上端相接的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纵向施工缝10之间的间距为 150mm ~200mm。

  [0028]所述纵向施工缝10外侧铺装有一层防水卷材一 13,所述防水卷材一 13布设于地下连续墙6与所述防水层二之间。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卷材一 13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浙青聚酯胎防水卷材。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布设在所施工地铁车站整体的结构外侧的外包防水层,所施工地铁车站的整体的结构包括底板(I)、两个分别布设在底板(I)左右两侧上方的侧墙(2 )、位于底板(I)正上方的顶板(3 )和布设在顶板(3 )与底板(I)之间的中板(4 ),所述中板(4 )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板(4 )由上至下布设在顶板(3)与底板(I)之间,所述底板(I)、顶板(3)和中板(4)的左右两侧均与侧墙(2)连接为一体;所述底板(I)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4)之间、顶板(3)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4)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4)之间均通过立柱(5)进行支撑;所述侧墙(2)外侧设置有地下连续墙(6);所述底板(I)、侧墙(2)、中板(4)和顶板(3)均为由防水砼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外包防水层包括布设在顶板(3)上方的顶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I)下方的底板防水层和布设在侧墙(2)外侧的侧墙防水层;所述顶板防水层包括铺装在顶板(3)上方的防水层一和平铺在所述防水层二上方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7);所述侧墙防水层为布设在侧墙(2)与其外侧地下连续墙(6)之间的防水层二;所述底板(I)下方铺有一层混凝土垫层(14),所述底板防水层布设在底板(I)与混凝土垫层(14)之间且其包括铺装在混凝土垫层(14)上的防水层三和平铺在所述防水层三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二(9);所述防水层一、所述防水层二和所述防水层三均为卷材防水层(8)或防水涂料涂层,所述防水层一和所述防水层三的左右两端之间均通过所述防水层二连接为一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顶板防水层还包括由均匀涂刷在顶板(3)上的冷底子油或防潮剂形成的涂层一,所述防水层一为均匀涂刷在所述涂层一上的防水涂料涂层,所述防水层一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一(7)之间铺装有一层PVC抗根系刺穿层或隔离油毡。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涂料涂层为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层。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卷材防水层(8)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浙青聚酯胎防水卷材。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板(4)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侧墙(2)均以中板(4)分界分为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所述底板(I)与所述下部墙体之间、所述中板(4)与所述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之间以及顶板(3)与所述上部墙体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施工缝(10),所述纵向施工缝(10)中部埋有一道钢边橡胶止水带(11),所述纵向施工缝(10)上方预埋有多根向其内部注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注浆管(12)。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注浆管(12)为L形管,所述L形管包括位于钢边橡胶止水带(11)外侧的竖向管和与所述竖向管上端相接的水平管,所述水平管与纵向施工缝(10)之间的间距为150mm?200mm。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纵向施工缝(10 )外侧铺装有一层防水卷材一(13),所述防水卷材一(13)布设于地下连续墙(6 )与所述防水层二之间。

  【发明者】魏辉, 李斌川, 张永民, 姚志义, 李武祥, 白杰, 王晋国, 薛小燕, 杨军峰, 杨延岗, 刘广庆 申请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人员:魏辉;李斌川;张永民;姚志义;李武祥;白杰;王晋国;薛小燕;杨军峰;杨延岗;刘广庆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生态环境材料与污染治理 2.新能源材料、矿物材料的教学和无机非金属矿物新材料 3.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1.深基坑与深基础工程理论、设计方法与关键实施工程技术 2.地下结构共同工作集约化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