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经济交易所融资破冰 滴灌通澳交所首批产品挂牌

发布时间:2023-12-21 来源:技术支持

  滴灌通澳门金融实物资产交易所(滴灌通澳交所,MCEX)近期在澳门正式开启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收入分成产品DRO(Daily Revenue Obligations)交易所。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开业当日,2881家来自内地的小微门店实现了通过交易所上市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8.9亿元人民币。

  滴灌通澳交所被视作一种有别于传统交易所的崭新融资模式,聚焦小微市场。滴灌通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张高波在试运营典礼现场表示,滴灌通澳交所的成立,标志着透过交易所融资,不再是极少数大公司的专利。他预计澳门将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小微企业的重要通道。

  “滴灌通”灵感来自以色列灌溉技术,滴灌通的两位创始人——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与东英金融创始人张高波把这个理念“套用”在小微金融上,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得资金精准触达投资的小微门店,并获取小微门店每日收入数据与现金流,及时回收每日付息。

  据记者了解,滴灌通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运作,截至2023年3月中旬,旗下已投小微门店超过2800家。

  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在此前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中国小微经济赛道是一个巨大且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小微门店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未被满足,大量国际资本又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在数字化时代,二者可完全对接起来。

  据李小加透露,有别于传统信贷模式的小微融资,滴灌通采取的模式是一种非股非债的创新模式——不是一个永久性压迫的股权,也不是一个马上就有还款压力的债权。与债务相比,滴灌通承担投资风险;与传统股权相比,滴灌通不是永久性股权摊薄,小店度过了起步艰难期后,投资方会逐步退出。

  行业数字化和分账体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成为滴灌通模式的前提。实现这一模式的关键称为“每日收入分成合约”(DRC,Daily Revenue Contract),即投资方每日从门店收益中划走固定比例分成,通过数字化的“平台确钱交收引擎(ARM)”得到每日付息,保证资金流动性。

  此前滴灌通的投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股东和第三方 LP(注:有限合伙人)。由于滴灌通和被投小店的DRC对应的底层资产和投资者需求十分多元化,随着资产标准化程度提高,需要走向证券交易市场融资,这也是设立滴灌通澳交所的背景。

  作为滴灌通澳交所发行凭证的DRO ,背后对应的就是上述DRC的权益。按照官方介绍,这张凭证本质上是一张收入分成投资合约,其中约定了投资人的出资义务,以及被投资人按照每日收入约定的比例向投资人分派现金的责任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滴灌通澳交所是中国内地之外唯一一个全部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所。澳门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陈守信在滴灌通澳交所试运营典礼现场表示,期望滴灌通逐步理顺业务模式,立足澳门双循环“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引入国际资金助力我国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贡献力量。

  在试运营当日,滴灌通澳交所首批门店DRO挂牌上市,来自广东深圳市的洗发服务门店、江苏靖江市零售便利店、安徽合肥市中式速食店等第一批小微门店实现了透过交易所融资。

  在实现小微门店透过交易所融资的过程中,“滴灌通引领基金”的作用极为关键。按照滴灌通官网信息,发行人(小微门店)想实现交易所融资要经过首次发行(Initial Offering,简称IO),增发(Add-on Offering,简称AO),二级转让(Secondary Offering,简称SO),分别对应着传统交易所流程中的审核、挂牌、交易三个环节。

  这种流程的差异有其特殊原因。传统交易所常常要聘请审计、法律、投行等中介机构,对发行人信息进行整理、验证和发布。但滴灌通澳交所的发行人是小微门店,通常无法承担高昂的中介费用。

  因此,上述引领基金扮演了中介机构角色。据了解,IO主要是完成挂牌前的重要审查机制与准入,交易所会员通过认购引领基金参与。简单而言,想在滴灌通交易所融资的小微门店,就必须先向引领基金发行DRO。

  据张高波透露:“滴灌通引领基金”会对准备到交易所挂牌的每一家门店,先行投入一小部分资金,对拟发行门店做验证。验证其数字化系统是否安全准确,可否精准抓取收入信息和现金分成,记录门店每天的真实业绩,并与收入预测作对比记录偏差,还原经营状况,这种真金白银的测试能成为投资人的决策依据。

  此后,这些小微门店才有资格进入增发阶段(AO)。在AO阶段,交易所会选择特定交易日进行一系列AO发行由投资人进行认购。已发行的产品能在投资人之间定时进行二级转让(SO),形成DRO的二级市场。

  此外,反应整体DRO回款速度的“滴灌通千元日回款指数”和用于反映分散投资DRO综合回报状况的“滴灌通综合指数”也在试运营启动当日发布,将有利于投资人更直观掌握投资情况。

  一位普惠金融资深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在疫情影响三年进入相对静默,虽然银行在数字化道路上做足内功,但大多数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机构只能“路径依赖”,在此背景下滴灌通的出现确实让普惠金融领域兴奋。不过小微企业形形,不同的灌溉方式是否适应还需要市场上去摸爬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