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通疑云

发布时间:2024-01-11 来源:技术支持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称, 滴灌通本质上是个高利贷,是个升级版的 P2P。

  滴灌通由李小加和东英金融创始人张高波共同创办。李小加曾任港交所行政总裁,2021 年卸任。滴灌通强调,这是商户能拿到的最好的钱,因为不是债,全部风险由滴灌通承担;也不是股,而是 每日收入分成 模式。

  比如,一个包子铺,有 20% 净利,投资者分走 9%,店主留 11%。但遭受质疑的,也正是这种很独特的投资模式。

  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以色列有一种农业灌溉技术,通过滴灌技术让水均衡地滴渗到每棵植株。

  李小加创办的滴灌通,意在把 滴灌 应用于小微金融,把海外投资者和长期资金市场的大资金利用互联网直接灌输到大量中小微企业。

  滴灌通首先与海外大资金成立基金,向中小消费连锁提供资金,但不占股,也不约定固定收益。这其中的关键一步是 DRC(Daily Revenue Contracts)意为每日收入分成合约。小店拿到投资,每天营业后再分成。这个约定的收入分成比例是动态变化的,合约签署时最高,然后会随着合约执行时间、累积回款金额的增加,阶梯式的下降,直至为零。

  1、质疑滴灌通 每日营业收入分成模式 的业务实质,认为滴灌通的本质是贷,世界上并不存在滴灌通所宣称的 非股非债 模式;

  2、质疑滴灌通是 升级版 P2P,认为滴灌通的利息收入应不低于 20%,而这无限接近高利贷的标准,即 24%;

  3、质疑其精巧设计的监管套利模式,认为滴灌通设计了大陆找门店放款、香港和海外融资、澳门交易所做资产证券化的三地跨境结构,其本质是监管套利。

  宋向前在 2007 年创立加华资本,此前曾长期在金融机构任职,并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融资和并购委员会委员。

  全国有超过 600 万家零售小店。这些小店数量多,分布广,承载了 30 万亿零售市场七成份额,是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常消费场景的主要渠道。但小店铺常常因为资金缺口而无法扩大规模 ,,也难以从银行贷款和招股融资等传统方式获得资金。

  据滴灌通澳交所数据,截至目前,滴灌通已经签约的消费品牌有 597 家,签约门店 10839 家,依据公司的计划,年底希望能进一步扩充到 2 万家。李小加认为,中国小微的生意,绝大部分都是一年多就回本的,真真正正是一门好生意。

  李小加称,一个小店融资需求就是几万元、几十万元,而且期限非常短,以前没办法处理这样的融资需求,但是数字化革命之后,能够最终靠 每日收入分成 的模式来提供服务。

  面对质疑,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说:业主出店铺,我们出钱,开店者出力运营管理,这是一种联营模式,然后根据这个店的流水,我们每天把赚的钱分掉,这就是滴灌通在做的事情。

  那么,滴灌通的抽成如果折算为利息,是高利贷吗?李小加称,滴灌通的资金是一种投资,不是贷款。言下之意,滴灌通并不能用利息高低来判断是否合规。 买腾讯的股票,股票收益是多少,要把它换成利率怎么换?

  更严重的指控直指滴灌通是 P2P。P2P 涉及非法集资、无牌经营、违规借贷、虚假披露、金融欺诈、财务造假,但李小加表示,滴灌通并没有涉及这些,内地门店放款、香港和海外融资、澳门交易所做资产证券化,皆在所在地监管之下。

  滴灌通模式的核心必须建立在合作企业盈利上。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找到盈利的好资产,又如何监管这些资产?

  1、第一个阶段 顺藤摸瓜 ,跟着品牌和连锁店走,先找那些已完成了数字化进程的店,之后发现各种数据都合适,再扩大合作。

  2、第二个阶段 滴灌到根 ,根是最坚实的,利益完全一致的,就是店的业主。未来每一家店都可以做租金通、装修通、设备通,每个都能设计为一个最符合三方利益的 DRC 产品。

  按李小加的说法, 中国的数字化革命给了金融人和互联网人机会,滴灌通模式 用资本把大家像胶水一样连在一起,利益结合在一起。

  据李小加称,这些小店回本周期都很快,回本周期一般都在 1~2 年但这些小店的自然生命周期也很短,一般都是回了 2~3 个本,最多 4 个本,差不多就寿终正寝了。

  但目前为止,滴灌通的信息尚待透明化。从 2024 年 1 月份起,滴灌通会在交易所平台上披露更多颗粒度很细的信息比如店铺具置,DRC 合同的投资期限,分成安排;还有投资人购买的产品的每天现金流收入,累计摊销等。

  对于近期备受争议的金融创新平台滴灌通澳门交易所(简称 滴灌通澳交所 ),澳门金管局行政委员会委员刘杏娟称,澳门金管局秉持 风险为本 的监管原则,对滴灌通澳交所营运与管理进行日常监控,包括要求该平台透过数字技术掌握中小企业门店的营收数据,同时落实管控措施以确保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及完整性;设有妥善的投资者保障措施,确保向投资者披露全面的金融理财产品信息,如金融理财产品的主要特征、期限、条件及其他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关收入分成可按时存入投资者的账户;做好系统安全、数据保护、业务持续管理等工作;设置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确切做好业务、交易及结算流程的职责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