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通模式存在重大金融风险!

发布时间:2024-01-29 来源:技术支持

  最近滴灌通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其创始人宣称采用了非债非股的创新模式,并以此作为金融创新的口号。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滴灌通所声称的模式并非真正的金融创新,而是一种传统的未来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尽管在运作过程中应用了部分数字化技术,但这并不能改变相关资产的属性,也不能违背基本的金融规律。

  从某种角度看,我们大家可以将滴灌通视为一场由资本玩家精心策划的局。资本试图将一家公司包装成皇帝的新装式的金融科技公司,制造出一些现象,吸引投资者。背后的资本巨头则在资产上市后分享盛宴。他们甚至企图通过这一种模式捆绑数万家中国店铺作为他们与品牌企业合作的筹码。然而,资本忘记了金融的风险性,也低估了此模式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从e租宝、恒大商票、雪松信托到瑞士信贷,全都以金融创新的名义推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我们并不是说滴灌通模式就是诈骗,但若无法将此模式所蕴含的巨大金融风险向相关的投资者和合作商家阐明,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资本正在欺诈大众。

  滴灌通声称运用了数字化技术,且相关资产在澳门成立交易所,因此觉得自身搞了资产证券化。然而,这真的改变了相关资产的属性吗?数字化技术只能提高风控的效率,但如果风控的底层基础不稳固,任何金融科技都毫无用处。保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且具有相当大风险的金融行为,更加不用说未来应收账款保理。对于未来应收账款的确定性和相关资金的确定性还款来源及保障,交易所交易的资产是否有强信用担保,还是只是一张纸?近年来,众多地产企业债券无法偿还,其中很多都是ABS。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债权融资或担保,终究是要回到借款主体的还款来源及还款保障上。在滴灌通模式下,投资者本质上与借款人之间仍是债权融资关系,而非资本所宣称的非债模式。在这种债权模式下,用款的店铺的还款来源及相关还款保障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此业务的风控逻辑存在重大风险。

  为什么我们说滴灌通模式的风控逻辑存在重大风险?因为本质上滴灌通这一个模式是一种结构化金融,但在真实的操作中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没办法做到完全的结构化。

  首先,滴灌通模式下投资者的钱与用款企业的资金流进行结构化,相当于是用款企业将借到的钱运用在企业生产运行中,借助企业经营的自尝性,相关的营业收入与投资人按比例分成。理论上这是一个完美的结构化产品,但实际上结构化的程度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相关用款企业的诚信度、忠诚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款企业有很大的动力将相关营业收入纳入这个结构化池子之外,并且现有的技术与场景也很难保障并杜绝这种现像的发生,投资人的利益因此存在很大的风险。另外,用款企业的支出款项也存在被虚假支出的可能性。实际上,滴灌通这一个模式和民间投融界早已存在的分润模式颇为类似,只是分润模式在实操中很少有人运用,如果有运用也是有关专业领域的资金参与其熟悉的业务流域,而不是资金纯粹出资,指望一个所谓金融科技平台来做风控。

  其次,滴灌通模式所吸收的融资企业存在过度融资的风险。滴灌通模式下,用款企业的实际利息水平估计在年化20%左右的高位运行。这样的高利息水平若不是因为企业遇到融资困难是不会使用的,因为绝大部分行业的收益水平很难满足如此高的利息。考虑到滴灌通资金投向的是老店或是他们宣称所谓的节点企业,这类企业一般的情况下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如果他们遇到融资问题,那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他们在过度融资。而正常的金融机构的风控是不会同意放款给这类企业的。然而我们伟大的滴灌通却基于金融科技的勇敢向这些过度融资的企业放款!虽然滴灌通模式下相关资金运营存在结构化设计,但是一家过度融资的企业其相关的经营风险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来,过度融资将影响融资企业的收益,吞噬企业的利润出来并最终将风险传导给投资人导致投资人存在亏损的可能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及中国店铺经营环境也不支持滴灌通模式 。当宏观经济在上行期间公司能够通过加杠杆的模式创造机会实现突破性发展那些所谓节点公司能够运用滴灌通所提供资金实现弯道超车然而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企业在此时加杠杆风险极大并且还是用了利息水平较高的资金。另外当前中国互联网商业越来越发达线下店铺持经营持续受到压缩综上我们大家都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滴灌通模式存在相当大的运营风险。

  任何金融行为归跟到底还是风险控制与创新二元的关系,风险控制是一切金融行为的基础,创新也必须建立在稳固的风险控制之下,否则创新就毫无意义。滴灌通存在风险控制重大不确定性,并且相关业务模式存在推动企业过度融资的风险,这一类金融行为如果不严格管控,有很大的可能性演变 为社会毒瘤,一方面成为融资企业的陷阱,另一方面也损害相关投资人的利益,那群在做梦的资本也最终将一无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