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精准滴灌“小个体” 涌动经济“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4-03-18 来源:技术支持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截至2023年底,常州经开区个体工商户共有3.36万户。如何让“小个体”涌动经济“大能量”?常州经开区正精准滴灌,营造欣欣向荣的营商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去年,经营横林某百货卖场的金先生申请了“常个贷”,仅在一周内就完成了50万元纯信贷的申请、授信、放款全流程,解决了流动资金难题。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在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年初,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联合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出“常个贷”信用融资线上产品。通过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专项数据库、信用评估模型,为个体工商户“精准画像”,将信用评估结果转化为“真金白银”。

  “以前,个体工商户不能仅靠信用来贷款,还需要出示担保、抵押或质押。”中国农业银行常州经开区支行副行长金露说,“常个贷”的推出,帮助个体工商户融资降门槛、减流程、提速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低于上年同期,为个体工商户注入了稳健经营的“强心剂”。

  “这笔钱来得真快,只需线上填报,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一年还能省下不少利息,帮扶力度很大!”金先生透露,将用这笔贷款扩大卖场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他还主动把“常个贷”推荐给身边其他经营伙伴。

  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科科长司昇栋表示,构建信用评估体系,用信用换贷款,为个体工商户“输血”,既能帮他们渡过难关,又能“倒逼”他们诚信规范经营。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300余户个体工商户成功申请“常个贷”,累计获得经营贷款1.1亿元。

  牌楼巷是常州经开区的美食地标之一,也是个体工商户的集聚地。200多米长的街巷内,有10余家经营麻糕、包子等美食的小店。

  早晨8时,复兴卫民麻糕店烟火气十足,宽敞明亮的作坊内,老板顾卫民和妻子忙前忙后,一块块色泽金黄、香脆松软的糕相继出炉。顾卫民介绍,今年是自己开店的第23年,“从配料选择到麻糕制作,我们都亲力亲为。”

  生意经久不衰的秘诀,不仅在于口味,更在于“小作坊”的变身。“原来因店面狭小、环境简陋等问题,规模化发展的设想一直没能实现。”顾卫民说,转变发生在2022年,麻糕店被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做改造提升、布局调整、规范生产。如今,老店面“穿上新衣”,从“小散乱”一跃成为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环境焕然一新,品牌知名度也打响了,我们的麻糕每天都供不应求。”顾卫民说。

  复兴卫民麻糕店只是常州经开区“小作坊”改造升级的一处缩影。遥观镇玉螺泉酒坊实现机械自动化灌装、全程无接触制作,出产的米酒、甜白酒远销省内外;遥观君鑫食品场更新生产设备,改进工艺布局,注册品牌“冠群鸭”远近闻名……

  “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很多个体工商户开始主动求‘变’。”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与综合协调科副科长闫洪亮表示,“一旦创成‘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对食品类个体工商户的向上发展,尤其是产品质量管控、销售平台搭建都非常有益。”

  目前,全区已创成10家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3家市“名特优”食品小作坊。不少经开“老味道”,通过一对一辅导、延伸式培训,成为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质量好、文化气息浓、社会美誉度高的网红小店,在“新浪潮”中站稳脚跟。

  位于戚墅堰街道的德艺家居是一家老牌商行,1995年创办时,仅在小商品市场有2平方米的柜台。如今,这家店已经租下了近1000平方米的店面,产品营销售卖范围有洗衣机、电视机、床上用品、电饭锅等各类家居百货,成为周边居民购买家居用品的首选地。

  德艺家居店主费瑱玮介绍,每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都会实地走访店铺,协调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初创阶段,我想扩大规模,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后来街道不仅给我提供了部分店面,还减免了一些租金。”

  如何实现从“2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的质变?在费瑱玮看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培训班帮了大忙。围绕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突出症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个转企变更登记相关业务知识”“优化个体工商户年报服务”“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等课程,不断的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能力。

  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许英表示,今年,常州经开区将根据个体工商户的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等指标,将其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种类型,实施针对性扶持政策;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试点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实施精准帮扶。

  常州经开区正精准滴灌,营造欣欣向荣的营商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