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地”变“浇苗”破解水“困局”——巴彦淖尔市政协“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专题民主监督协商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相关视频

  原标题:“浇地”变“浇苗”破解水“困局”——巴彦淖尔市政协“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专题民主监督协商综述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6月5日至6日,习在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精确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全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这是对河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为河套灌区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一条资源性缺水河流,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中等水准的27%。巴彦淖尔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年降水少、蒸发强,自产水资源禀赋差,在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并存,虽然每年有黄河水资源可利用,但是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河套地区传统的灌溉方式使农业灌溉用水平均耗水率居高不下,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用水指标日益紧张与用水需求增加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黄河灌溉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河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维持的最大制约和短板。如何用好每一滴黄河水已引起巴彦淖尔党委和政府的格外的重视,也为全市人民所关注。

  如何做到“节水又增粮”?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攻坚战,大力推广实施“引黄滴灌”工程,确定实现全年1.17亿立方米的节水目标。

  为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落实全年节水目标,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将“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列为政协专题民主监督协商议题,巴彦淖尔市政协按照协商计划安排,围绕如何推广引黄滴灌技术,破解水“困局”课题,组织部分派负责人和政协委员开展了民主监督调研和协商。

  民主监督调研前,巴彦淖尔市政协召开“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底数分析研讨会,邀请各党派负责人和部分市政协委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推广引黄滴灌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和讨论,拟定形成了调研实施方案。

  5月中旬开始,调研组深入实地调研,看到随着河套灌区2023年夏灌陆续启动,各枢纽工程闸门的打开,黄河水流入了河套的千里沃野。走进田间地头,相比过去大水漫灌式的传统灌溉,调研组有了新发现。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7.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除了成片平整的高标准农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澄清池。黄河水在这里澄清后,经过澄清过滤与储罐里的液体肥料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后,通过高压泵和管道把水和肥一起输送到田地里,再通过滴灌系统将水送达作物根部。

  在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庆丰村隆正农牧业专业合作流转的1.6万亩耕地,全部运用移动式集中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大水漫灌”变革为“精准滴灌”,直接利用水渠、池塘、排水沟等进行农田灌溉,随时根据农作物生长有必要进行多次滴水,满足各类农作物在不同时期的生产需求,实现用水适量管控、用药及时精准、用肥高效快捷、地膜方便回收。

  同时调研组也发现,目前,推广引黄滴灌技术还处于政府推动和试点阶段,部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当前的用水紧张形势认识不足,节水意识仍然薄弱,“守着黄河不愁浇不上黄河水”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推广引黄滴灌技术,解决好水源问题至关重要。但是解决引黄滴灌水源问题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部分拟建设澄清池滴灌池的荒地、小池塘,在自然资源部门调取的地类图斑中显示为耕地,需要避免因占用基本农田重新选择建设地块;部分滴灌首部工程和已建成的澄清蓄水池利用率比较低;移动式引黄滴灌受水源制约严重,使用移动式引黄滴灌轮次大约在8-10次,而灌区生育期行水轮次只有6次,都会存在取水水源渠道级别低,行水期短,不能完全满足滴灌用水期需求,用水满足率低。

  推广引黄滴灌技术需要的资金缺口仍比较大。黄河水澄清滴灌工程大多是利用现有田间主要渠系引水,就近利用小型湖泊、人工池塘、低洼实地改建蓄水池澄清滴灌,涉及到土方开挖、防渗处理、泵站、过滤首部、信息化、输水管道建设等多个工程,亩均投资需1000元左右。但是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标准低,无法达到整体配套建设要求。其他涉农项目可使用的资金也比较少,投入渠道分散,投入对象、建设标准难以统一协调,资金难以形成合力。同时,水价还无法充分的发挥其市场调节作用,广大用水户的投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投资和成本回收问题没有正真获得很好解决。调研组摸清了全市的底数,也掌握了实情。为了充分了解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调研组分别赴新疆石河子、和田等地开展了考察学习和调研,既开阔了思路,也学到了可借鉴的经验。

  7月17日,巴彦淖尔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相关派负责人以及市直相关的单位召开“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专题协商会议。与会人员听取了调研组的专题调研情况报告,有关部门围绕本部门工作职责就推广引黄滴灌技术情况分别作了介绍,并与政协委员及部分派代表进行协商交流。

  “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应控制灌溉规模。持续增加的灌溉面积及未来种植结构调整均会造成灌区用水量的增加,应严格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的要求控制灌溉面积,合理制定灌区发展规划。”巴彦淖尔市政协委员、民盟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副主委马有生在协商会议上提出建议。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尚需深化,节水奖补机制有待完善。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还没完成,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没有全面实施,计量设施缺乏,按亩收费、节水奖励措施尚未出台等不利于农户自觉节水。建议加快水价调整步伐,完善节水奖补机制。”巴彦淖尔市政协委员、民革巴彦淖尔市总支副主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敖云飞建议。

  “加强引黄滴灌研发技术、试验、推广、应用与跟踪评估。注重多学科的技术集成化和灌溉系统多功能化的跟踪科学试验研究及相应的灌溉技术探讨研究,完善智能化科学管理,建立引黄滴灌技术服务体系和专家系统,对已建的示范点做定位跟踪监测和综合效能评价,应用取得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引黄滴灌推广。”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余强建议,开展春汇、夏灌、秋浇用水问题和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合理改变传统灌溉方式。要对不一样灌区的推广规模进行范围和面积评估以及引黄灌区滴灌规模化发展后土壤水盐碱变化趋势做出预测,研究解决田间与区域不同尺度水盐平衡调控技术,为引黄滴灌在灌区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重视解决水源工程建设用地问题,按照‘渠改池’的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中,按滴灌面积建设防渗防蒸发的储水池。改进现有的灌溉基础设施和轮灌制度设计,优化运行调度,科学高效调配引黄水量,确保引黄滴灌用水需要。在沿山地区推广引洪滴灌,通过蓄积天上水,置换黄河水和地下水,探索节水新路径。”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刘怀宇建议。

  “要充分认识河套地区农业节水的重要性,打破过去把黄河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扭转过去水资源的使用要服从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旧观念,以‘断腕的’决心开展河套地区灌溉革命,从观念上把节水控水作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和基础,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改变传统灌溉方式,倒逼农业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形成全社会节水控水的良好风尚。”自治区政协智库专家、市政协一级巡视员尹兆明说。

  调研组经过协商会议的集思广益,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调研报告受到市委书记贺伟华的批示,强调要运用调研的成果,更加系统、理性、务实地推进深度节水工作。

  这既是肯定,也是动力。巴彦淖尔市政协将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广集众智、广聚共识、广谋良策,切实成为农业深度节水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为推动习考察巴彦淖尔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推全市走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