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田间每一滴水

发布时间:2024-01-03 来源:相关视频

  田的命脉在水。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也是节水潜力所在。

  近日,记者走进曲周,探索当地是怎么样才能做好农业“用水文章”,为农业节水助力。

  “浅埋滴灌技术用起来省水又省工,只需要在浇地时把阀门打开,浇完水后一关阀门就行了。原来大水漫灌式浇地,浇3亩地需要四五个人,现在500亩地1个人就能完成,种地变得轻松多了。”曲周种植大户任景河说。

  “过去大水漫灌浇一亩地需要90分钟,采用浅埋滴灌技术,浇一亩地只需要20多分钟,需要的电费也少了。”曲周供销社工作人员李志乾说起浅埋滴灌的好处如数家珍。

  李志乾坦言,在安装浅埋滴灌设备时有过犹豫,但想到是节水的好事儿,就在去年麦苗播种之际安装了,“体验了一段时间,效果是真的不错,节水、节肥、省心。”

  “不仅效率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管理起来也更省心。”李志乾说,滴管把水精准输入每一株麦苗根部,把传统灌溉的“浇地”变为“浇作物”,让灌溉管理更精准高效。

  “漫灌改滴灌,水浇得均匀,苗子生长也快。”任景河向记者介绍,和漫灌小麦相比较,滴灌小麦的长势更好,产量也更高。

  “浅埋滴灌能结合施肥,将不同时期需肥准确送到根部。打开设备,水肥营养套餐直接‘喂’到根须处,麦苗长得旺,用水比过去少了一半左右。”任景河说,购置滴灌设备有补贴,技术指导也跟得上,如今大水漫灌不行了,必须要走节水的路子。

  “曲周农户通过设计安装浅埋滴灌措施,每亩灌溉节水能够达到50立方以上,滴灌的水分利用率也在85%以上,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寒菊介绍。

  “实践证明,节水农业技术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具有省水、省时、省钱、增产等特点。”王寒菊坦言,但由于高效节水农业投资大、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更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相信随中国土地流转制度不断深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增多,节水农业的推广会更加顺畅。”

  从大水漫灌到高效节水,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走向集约。用水之变,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产业体系的优化。

  “要节水,少不了在农作物品种上下功夫。正常灌溉情况下,产量相似的品种在节水‘能力’上可能差距很大,有的节水品种浇2次水就能够达到常规品种浇3-4次水的产量。”王寒菊介绍,近些年,曲周县引进17个抗旱节水小麦品种,有师栾02-1、石农956、龙麦2号、衡0816、冀麦518等品种,推广节水小麦9.2万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针对小麦灌溉时间不合理、灌溉次数偏多等造成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的明显问题,我国育种专家相继筛选出一批抗旱、耐热种质资源,培育一批节水小麦新品种,不停地改进革新小麦节水抗旱种植模式,品种、技术齐上阵,实现了节水、增产两不误,取得了节本增效的良好效果。

  “自改种节水品种小麦,原来每亩地需要约60方水,现在只需不到25方水就可完成浇灌。”李志乾介绍,如今水道通畅,加之用上喷灌设备,小麦亩产也有所增加。

  “去年我们种了700余亩节水型小麦,每亩地用水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仅浇地一项就能节省不少钱,节省了水资源还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任景河盘算着今年的节水账,一脸满意。

  “发展农业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减压高耗水作物,扩大耐旱作物面积,才能不断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王寒菊说,农业节水除了节水型灌溉,还会在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这也代表着农业节水不仅涉及到灌溉,还关系到农业水资源评价和开发、生物化学节水、农业管理等多个环节。”

  “我们一般从作物自身和外界辅助两方面来实现节水。”任景河对记者说,除了设备、品种,传统的农业节水方法也不能少。

  “深松深耕也是我们常用的蓄水节水方法。”任景河向记者介绍,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耕作措施,它不仅在耕作措施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大,同时作用的范围也广,持续的时间也远比其他各项措施长。“适度的深耕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并可防止农作物倒伏,消灭杂草。”

  “一般来说用土壤深松机将土壤深松到40厘米左右,达到上虚下实。土壤深松后表面耕作层(15厘米以上)的土壤被松碎,深处犁底层形成通气、蓄水的鼠道,下雨时,雨水通过土壤虚部渗入鼠道,鼠道即形成田间自然地下水库。”任景河对记者说,鼠道中的水冬暖夏凉,这既能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又可为农作物抗旱夺取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鼠道中的水利用起来也可为节水助力。

  当记者问起为何需要用这么多方法来节水时,李志乾和任景河表示,“节水利国利民利己,让每一滴水都能在农田里实现高效利用,何乐而不为呢,希望以后能用上更节水的设备和农作物品种。”

  “温光水肥是种植业的基本要素,水的问题更应引起重视。”王寒菊对记者说,直观看,农业灌溉用水费用每年都是成本中的大项。

  有人给节水农业的投入产出算了一笔账,比如喷灌和微灌技术,开始有一笔一次性投入,后期管理维护费用很低,基本能忽略不计,从收益而言,用水量可以因此节省一半甚至更多,同时,化肥农药、人力成本都可以有所降低,在节水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增产。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因此其节水潜力也是很大的。”王寒菊表示,若能够节省一些水,生产效益也可有明显提升,从长远看来,我国人均淡水储量很低,所以在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省水是必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