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斤小麦换来“金疙瘩”

发布时间:2024-01-20 来源:智慧水务

产品介绍

  400斤小麦也就400多元钱,咋就能换来几十倍的效益?老林这个关子卖出了记者的好奇心。在立着葡萄架的地边,老林蹲了下来,顺着他手指处,记者看出,葡萄架与架之间是刚收割完的麦茬。但这也没有让记者感到稀罕,果麦套种早有人实践过。

  “可别小看俺这葡萄和小麦套种,这但是国内的一项先进的技能!”好像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老林嘿嘿笑了起来,“俺这300多亩地可不是一般的果麦套种。”他用手向葡萄架下挖了几下,便露出了白色的地膜。老林用手比画着解说,两行葡萄架之间相隔4米,葡萄架宽80厘米,高60厘米,架下面的根部是用地膜与外边土地离隔,约束葡萄根部往外成长的,保证所用肥料和水分也与外面麦地的不同。

  “葡萄架比麦地高出10厘米,精准施用有机肥,用滴灌洒水。麦地用一般肥料,常用的洒水办法,差异就在于此。”老林进一步解说说,“这可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省派‘’引入村里来,项目在我这儿落地生根啦。”

  科技立异项目带来的后续效益着实让老林欢喜不已:使用这一栽培技能,一亩地能够收800斤小麦、2000斤优质种类葡萄,也便是说比正常的麦地每亩少收400斤左右的小麦,就能额定收2000斤的葡萄,果麦两不误。“俺从科研机构引入的优质葡萄种类,均匀每斤就能卖10块钱左右。”林庆说。

  这便是老林的精明之处,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土地发挥出了更高的农业归纳效益,这使得他成为南王店镇家喻户晓的栽培能手。经过努力,老林从开始的几十亩到流通几百亩土地,一路探索走来,地里播种的作物也在一直在改变提高,从粮食到甜瓜,再到西瓜蔬菜大棚和果麦套种,附加值一次比一次高。由此而来,从开始的种粮大户到今日的祉福庄园“庄主”,老林完成了一次富丽回身。提及曩昔和现在的改变,老林依旧是嘿嘿一笑,“说到底仍是在地里刨食,咱便是一个地道的农人。”

  跟着栽培结构的调整和规划的逐渐扩展,老林也有了更长远的计划。他说:“现在国家都在搞精准扶贫,我的庄园需求许多职工,我预备吸收一些邻近村的贫困户到我这儿来,带着周边大众从土坷垃里刨‘金疙瘩’,为精准扶贫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