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农民李文泽研发移动式喷灌机

发布时间:2024-01-24 来源:智慧水务

产品介绍

  4月7日,原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处处长、中国产学研促进会技术转移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雷庆西,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向天举,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兰才有三人来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对该旗农民李文泽发明的移动式喷灌机进行了当地考验查证和现场指导。

  据李文泽介绍,经多年潜心研究,他自主研制了这种移动式喷灌机,整体结构包括:喷水装置、支撑架、滚轮、卷管盘、水管和动力系统。喷水装置固装在支撑架顶部,且为伸缩式结构;滚轮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卷管盘内卷装的水管连通喷水装置,动力系统驱动连接滚轮。该实用新型设计跨度大,能够横跨300米实施喷灌作业,满足多种宽度的耕地要求;可移动式的设计,使喷灌不重复不留死角;卷管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远离水源灵活喷灌,实用性极强,并且节水,平均每亩地的喷灌用电量只需1-3千瓦时,成本在1-3元,使用费低且运输方便。

  这次给专家演示的是第四代产品,是汽油发动机,马上开发的是第五代产品,等第五代产品出来就是太阳能动力,会更加省事。在演示现场,记者看到,李文泽一按遥控开关,喷灌机的马达立刻轰鸣起来,并开始慢慢地向前移动,随着水泵的供水设施同时启动,喷灌机开始一边移动一边喷水,场面相当壮观。现场有参观的农牧民提出马力是否够用的问题?李文泽介绍,喷灌机的马力没问题,试验的时候,曾经八个人用绳子没拉住。方向感也特强会一直向前走,到地头的时候能变换轮子的方向,以便于四轮车拉起快速换地块。

  李文泽介绍,目前各地使用的圆形喷灌机或中心支轴式喷灌设备任旧存在许多问题,结构较为复杂且不能移动,推广性差,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块都是方形,会留下喷灌死角或者越界喷灌,换算下来100亩方形地块即有21.5亩地喷灌不到,喷灌效率低;由于喷灌机不能移动,每组地块都要装置喷灌机,导致安装及日后维修都极为不便。而他发明的移动式喷灌机就完全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但能移动而且造价低,用起来相当方便。

  就李文泽发明的移动式喷灌机,记者正常采访了中国产学研促进会技术转移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雷庆西等三位专家。专家们介绍,这次来赤峰主要是当地考验查证一下李文泽发明的这个机器,看了实际操作以后,感觉效果不错,但是,具体进行推广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主要是看实际是不是具备可操作性。目前,只是观察阶段,还有一些小问题是需要改进。等喷灌机彻底成熟以后,可建议大批量进行推广。

  就下一步生产和改进等问题,李文泽说,为达到大规模研发、生产、营销的目的,下一步考虑借助更多的社会资本共同开发移动式喷灌机项目,以期早日实现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移动式喷灌机这一个项目,可由出资人直接买断专利技术独立开发或者发明人以技术投资入股共同开发。(记者 胡军)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