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大型调研纪录片《水肥之路》:从高效灌溉设备谈水肥一体化——专访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严海军

发布时间:2024-03-04 来源:智慧水务

产品介绍

  由全国农业行业卫星频道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节目团队制作,中液控股赞助播出并联合出品,首部分析水肥一体化在我们国家发展历程中国农资行业大型调研纪录片《水肥之路》正式推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严海军接受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记者专访,与我们分享了灌溉设备与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灌溉设备的发展历史悠远长久,从我的导师年代就慢慢的开始接触。一九五几年我国开始引进灌溉设备,并做相应的改进。在50年代主要是喷灌,喷灌最典型的是金属喷头,喷头的引进主要以俄罗斯为主,在当时主要是用于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的灌溉,比如上海。除喷头之外,还包括水泵、喷灌泵以及管道等。

  一直到90年代,灌溉设备材料主要以金属为主,包括铝、钢材料等。90年代初,我国塑料注塑机的快速的发展,开始引进塑料方面的设备,相应的塑料产品得以产出,运用于微罐设备。当时在学校内,建设了名叫中国以色列农业培训中心,以色列的专家来培训,讲授以色列先进灌溉技术,并引进以色列的装备。90年代成为微罐技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

  喷灌的发展历史已有100年的时间,在我国的发展是在解放初期开始。在过去接近100年的发展,喷灌已经研发出各种机型,并相对成熟稳定。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结合我国的生态体制、规模、经营方式及种植户们的使用的习惯和他们的水平做相应的改进。

  微灌又可大致分为微喷灌和滴灌两种,在微喷灌里又可大致分为地插式和倒挂式,种类繁杂。

  管灌也叫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传统的地面灌溉基础上把渠道输水改成低压管道输水,减少地下渗漏和地表蒸发,提高输水效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在地势较平的地区推广面积、使用面积运用广,主要河北、河南、山东及华北大部分地区主要是采用管灌方式。

  第一个节水。传统的地面灌溉主要是通过渠道输水,大量的大量的水分会因为蒸发和渗漏而损失,灌溉输水的利用系数比较低。而高效的管道灌溉将水源输送至作物根部,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和地面渗漏的损失。在水资源紧张的北方,采用输流管如PE管,代替渠道进行输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如今我国的灌溉利用系数已达到0.56以上,对高效节水灌溉发挥很很大作用。

  第一个减少肥料的浪费。利用高效灌溉系统能把溶解后的肥料,根据作物需求精确控制灌溉量,直接施到作物根部,能够大大减少灌溉水和肥料的浪费,还能精准实现少量多次的喷施,进而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水肥一体化通过利用灌溉设备优点很多,我们的农户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性。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事农业人口慢慢的变少,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很大的一个方面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我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能节水减肥,增产提质,完完全全的一种绿色高效的农业新技术。

  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跟信息技术、先进的传感器、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等结合起来,我们更好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肥的精准智能化,做到精准水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尤其在减肥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