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发布时间:2023-12-11 来源:智慧水务

产品介绍

  假如不是采寫微灌這個話題,筆者還真不了解原來這些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技術运用的管帶裏也藏著不少問題,其標準化程度和監管是不是到位,居然也與農産品品質安全存在必定關聯。在腦補了這個知識盲點的同時,更讓筆者有機會從一個微觀而獨特的视点來看待農産品品質安全問題。

  之前不少媒體曾多次報道,一些民用、醫用、工業用的廢棄塑膠品被收回製作成“三無”吸管、塑膠袋等物,對人身體健康形成威脅。在我國現行的微灌技術中,常用的單翼迷宮式滴灌帶不僅應用在棉花上,還用在小麥、稻穀、甜菜,特別是西红柿等大棚蔬菜上。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産品品質監督檢驗研究院主任張勝軍調查,此類産品加工质料就有不少都是廢舊塑膠收回物,乃至還有醫用、工業用的“洋垃圾”。可想而知,經這些管道流出來的水滴有或许殘存有害物質。儘管筆者無意誇大其间的损害,這卻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涉到農産品品質安全的問題。

  舌尖上的安全早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頭等大事,现在日常膳食中90%以上食物是鮮活農産品或農産品的直接加工品,能够説食品安全源頭首要就在農産品。但由於農産品生長髮育老练過程依賴於水土空氣等天然環境,其品質安全损害因子複雜多變。加上從農田到餐桌經過産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运用、收割屠宰、儲藏運輸、保鮮包裝多個環節,其间任何一個環節的品質關口稍有鬆懈,乃至任一鏈條上的細枝末節存在隱患,農産品就難以做到百分百安全。就像澆水用的微灌管帶假如殘留有毒物質,同樣會傷害到農産品品質安全。

  已然農産品品質安全不或许做到“零風險”,而百密一疏對農産品品質安全而言又是百分之百的不合格、不安全。此難題如何能破?筆者認為,無論是靠“産出來”還是抓“管出來”,都必須加速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標準體系建設。只要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關口,每一個細節都有了標準,農民和企業才干知道怎麼産,相關部門才干知道怎样管。而農業生産中各種相關的標準體系建設滯後嚴重也正是當前的關鍵瓶頸。

  還拿微灌來講。近年來,我國微灌節水産業發展速度很快,但現有的微灌産品標準已經10年沒有修訂過,并且不少産品標準根本就沒有。比方單翼迷宮式滴灌帶國標(GB/T19812.1)就沒有管道资料衛生關品質標準要求。這種現狀不僅形成行業發展失序,産品品質參差不齊,影響到農業生産的功率,損害農民利益,而標準缺失、監管缺位更是讓那些不法企業鑽了空子,用“洋垃圾”製作的管帶給農産品品質安全埋下隱患。

  所謂“禍患常積于忽微”。透過微灌這一微觀視角,農産品品質安全問題從技術層面來講,必須關注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的安全,以此形满足過程、全鏈條、全覆蓋、無死角的標準化建設思維,全方面提高農産品標準化生産才能,加速標準制訂、完善和轉化應用的脚步,從而保证農産品質安全的“長治久安”。

  版權一切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電話: 86-10-8208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