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常州金坛名列全省榜首

发布时间:2024-01-22 来源:资料下载

  自2016年展开省级示范县创立以来,金坛区推进农机化开展由“数量优先”向“量质效偏重”改变,探究构成了可仿制、可推行的“金坛形式”,即“主攻一体、强化两翼”。

  “一体”是指全力开展农机协作社,通过协作安排全掩盖,完结粮食生产中整地、栽培、植保、收成、烘干、秸秆处理这6大环的首要作业使命。现在,金坛区有农机协作社136家,其间具备耕、种、管、收、粮食烘干一条龙作业服务才能的协作社有65家。

  得益于协作安排服务才能的全面提高,现在金坛区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96.4%,栽培机械化水平达92.1%,实践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9%,收成机械化水平达99%,实践产地机械化烘干水平达72.6%,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89%。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8.9%。

  “两翼”中的一翼是加强农机、农艺结合,通过施行先进的技能道路,促进农业稳步增产和农人继续增收。为此,区农林局专门建立技能专家组,为农机、农艺两方面的专家建立技能交融促进渠道。

  这一渠道现已产生了多项喜人效果,包含2016年起在全省推行的微喷灌育秧技能等。

  金坛区农林局农机校园校长许高权说,传统毯苗育秧选用漫灌方法,因为禾苗“湿长叶、干长根”的特性,禾苗根系成长较弱,在运用插秧机栽插后成活率并不抱负。通过屡次改进,金坛区运用微喷灌育秧技能,用微喷头将喷出的水滴雾化,以此来完成按需供水,让禾苗变得根强苗健,更适合插秧机的机械化作业。

  在农机、农艺交融的基础上,金坛区还量体裁衣,自主研制农业机械。比方“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和“龙门式万向移动秧田用秧盘转移架”,由本来的人力转移变为机械传送轨迹流水搬秧。曾经搬秧下田每亩需求七八个人工,现在只需两个人,每亩能节省人工1800余元。

  “两翼”中的另一翼,是指加强工作农人训练,培养一向会操作、懂办理、善运营的农机人才队伍,为全区工作农人的构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办理局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路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能上的支撑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