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农民乐吃“种田饭”

发布时间:2024-03-08 来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眼下正是农田建设的黄金期,在抚州市崇仁县石庄乡水库村,第二批15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提速施工,挖土筑坝、调整田形、铺设管道,集中成片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已现雏形,看着这集中连片即将“问世”的“丰收田”,水库村种粮大户董家仁心里甜蜜蜜。

  董家仁承包的稻田分两块,一块是没有经过高标准改造的稻田50多亩,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产出低、受限条件多,旱涝不保收,粮食产量很不稳定,特别是去年7月份一场大雨,这50多亩的优质水稻打了水漂。另一块稻田160多亩,是前年经过高标准建设好的,同样是那场大雨,泄洪效果特别好,不但没受影响,还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每亩增收100斤左右。

  水库村是崇仁县产粮大村,由于该村地势西高东底,过去一到汛期,雨量集中流向于该片区,且历年暴雨洪水多在此段肆虐,给农作物带来非常大损失,特别是幼苗期的损失更是没有办法弥补。为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现实状况,在实施高标准良田建设中,着力解决排灌问题,进行了大面积土地平整,沟渠修筑,同时也为旱季考虑,修筑了一座可供500余亩灌溉的提灌站,不仅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而且对田间道路进行了拓宽、抢直,对农田进行了科学化分块,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实现“望天丘”到“丰收田”的美丽嬗变。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该县特别注重改造“望天丘”等低产农田。通过建设蓄水池、便民路、U型渠等,不仅让这些农田灌溉更便利,而且更为适合实施机械操作,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截至目前,该项目区共开挖疏浚渠道3.97千米,衬砌渠道4.52千米,修建机耕道6.74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76座。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回乡,重新吃上了“种田饭”。 近三年来,该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改造“望天丘”,千余亩低产田变为高产良田。

  “村委的事情千头万绪,我都努力完成,还能种好70亩优质水稻,并且从耕田到收割都是我一人完成,这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诸多优越性。”石庄乡尧家村主任方志坚告诉笔者,该村自2017年搞了高标准农田,尧家村民都尝到了大甜头。

  方志坚算了一笔账:过去的稻田零零散散大小不一,大多用小拖拉机耕田,一天只能耕5亩左右,现在一天可耕出8亩。机插秧方面,大一点的插秧机根本进不去小块田,掉头、拐弯很不方便,小插秧机一天只能插6亩,现在一天可插30亩。收割方面,过去收割机一天仅割20亩,现在一天能割40亩。方志坚说,他这种算法还比较保守,实际劳动效率比过去至少提高一倍。

  同样,相山镇山斜村种粮大户董宋国庆去年省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一次感觉种田特别轻松。同理,相山镇枧上村的农机大户袁冬生帮人机耕、机插、机收时,可以一次油门踩到底,一马平川,比往年节省油料20%左右,利润也提高不少。

  目前,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新建田间路和生产路,将原本坑洼不平的田间土路“改头换面”变成石子路,建设完成后,大型机械设备可完全进入作业。小的生产路也重新平整,方便村民劳作。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成为“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涝可排、旱能灌”的高标准高产量农田,不但让乡村更加美丽,更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实惠,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说到田间管理,石庄乡官山村种粮大户张斌有不少感触。他每年承包了300亩水稻种植,仅有60亩经过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形成了两种农田管理的鲜明对比。140亩靠水渠来水灌溉和机井浇地,一旦水渠上游出点问题,要么是“大水漫灌”,要么是滴水不进,机井浇地每年要承担水费、电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不仅浇灌成本高,浇灌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而这60亩的高标准农田,由泵房供水,每隔50米有一个出水口,只需打开阀门,就能将储水输送到田地,不一会就能实现农田灌溉的全覆盖,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去年官山村选了一块500亩的连片平坦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打造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和智慧农业,通过泵房建设,引进西宁河水,利用管道输水,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方式,“精准浇灌”减少了渠道占地,既能把土地浇透,还能节水20%以上。去年10月,县重点工程西宁河南段护岸工程已经动工兴建,紧邻西宁河的官山村利用时机,及时做好集约用水规划,保证了水生态的修复与保护。

  该县在高标准农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建造独立泵房、铺设高效节水管道、新修沟渠形式实现农田灌溉的全覆盖,解决了过去机井浇地农户要承担的水费、电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不仅节省了浇灌成本,同时,还减少了浇灌时间。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打造节水灌溉农业,推进粗放用水向集约用水转变,充分保证了水生态的修复与保护。目前,全县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9处,节水灌溉措施主要以渠道防渗、管灌、喷灌、滴灌四种形式。

  崇仁县高标办副主任张建华告诉笔者,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的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通过渠网、路网、田网等田间工程建设,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少肥料流失浪费,降低了农田面源污染,减轻养殖废弃物对河流、水体的污染,对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现实意义。

  三年来,崇仁县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1.7万亩,通过对中低产田“整容级”改造,成为“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涝可排、旱能灌”的高标准高产稳产农田,不但让乡村“颜值”更高,更让村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好华、刘爱新、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