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业用水结构 提升行业节水效率

发布时间:2024-06-27 来源:公告公示

  实现水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水排放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水资源的约束,未来如何保证全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首先定量分析全省工业公司用水情况,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来分析经济运行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从而度量不一样的行业的用水效率特性,为推动全省工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一)用水总量平稳。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取水总量为38.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9%;外供水量为21.35亿立方米,增长2.0%。全省规模工业公司净用水总量为17.54亿立方米,下降0.5%。其中,地表水取水31.46亿立方米,占取水总量的80.9%,比重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二)重复用水集中度高。2013年,全省有重复用水企业3045家(其中高耗能企业1461家),占全部规模工业公司的比重为22.8%,重复用水量为60.21亿立方米,增长4.3%,重复用水率为77.4%。全省重复用水大多分布在在六大高耗能行业,重复用水量占全省比重的97.1%,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重复用水增长最快,增速为16.1%。2013年,六成以上的高耗能企业重复用水不同幅度增长。

  (三)工业公司用水效率稳步提升。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节约用水意识增强,重复用水效率、规模工业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用水效率稳步提升。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7.67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相比2012年20.42立方米下降13.5%。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为10.8%,较上年同期多降7.4个百分点。

  (四)分行业用水需求相对集中。分行业来看,用水大多分布在在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等5大行业,总量接近全行业的七成。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用水量有不同幅度下降,降幅面达58.5%。

  (五)工业公司废水排放逐步减少。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公司废水排放量为6.40亿立方米(含污水处理企业排放处理后达标的废水),同比下降3.3%。全省废水排放大多分布在在4个行业,污水处理企业排放了31.4%的废水,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共排放了32.8%的废水。

  投入产出法可以度量不同经济部门的用水效率特性,评价水资源政策和用水计划对国民经济的潜在影响。基于对数据可获得性的考虑,本文不考虑行业内回用水、循环用水等因素,只考虑流入和流出该产业部门的水量,按照“口径一致、总量控制、分项参考”的根本原则,编制湖南省分部门用水情况表,从而构建基于2013年湖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进一步选择用水系数测度湖南省工业各部门的用水效率。

  全省水资源核算对基础数据的要求很高,目前湖南省分部门用水情况表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编出,且所掌握的数据并不足以编制准确的分部门用水情况表,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办法来进行估算。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为湖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2013年湖南省水资源公报》、《湖南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

  本着“口径一致、总量控制、分项参考”的原则,在现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湖南省分部门用水情况表编制方法如下:

  二、三产业总用水量由《2013年湖南省水资源公报》中总用水量减去农业用水量得到。由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能够获得2013年二三产业规模以上各行业用水占规模以上二三产业总用水的比例,利用这一比例和从《2013年湖南省水资源公报》得到的二三产业用水总量推算出各行业的用水量。(本文的部门划分是以投入产出表42个部门分类标准设定的,相应的水资源数据也按照部门划分加以调整。)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用水量按照如下公式推算:

  这样,我们大家可以得到2013年湖南省42个部门的用水量使用情况,详见表2。

  通过把2013年湖南省42个部门的用水量使用情况与投入产出表的经济数据对接,建立湖南省水资源投入产出表,从而对湖南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效率做多元化的分析。得出全省各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

  注: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部门生产的产品就是水,所以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的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整个用水总量的增加也会相应增加,故水的生产和供应的直接用水系数与间接用水系数出现奇异值。

  直接用水系数是用来表示生产一单位货物或服务所使用的自然形态的水的数量,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用水系数,直接用水系数能够反映各部门在生产本部门货物或服务过程中的直接用水强度。

  从总体看,2013年湖南42个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相差非常大,前10位是水的生产和供应(11764.969)、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366.59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59.606)、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50.577)、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28.497)、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21.798)、煤炭采选产品(17.462)、化学产品(16.273)、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16.134)、纺织品(11.107),,其余32个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都较低。从各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能够准确的看出,除水的生产和供应、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外,其余8个高耗水部门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除了有用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直接联系外,还有间接联系。同样直接用水系数只反映了生产活动与用水的直接关系,但实际上任何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不仅要使用水,还需要少数各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而这些货物和服务在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也都需要用水。这一部分水资源的使用虽然发生于其他部门,但我们将这一部分用水作为本部门的间接用水,直接用水和间接用水合计即为完全用水。某行业的完全用水系数是指该行业每增加一万元产值的最终产品,使整个经济系统所累积增加的用水量,能够反映出经济活动中某部门真实的水资源耗用状况。从比较角度讲,完全用水系数大的部门,其生产发展需新增的用水量也相应要大,反之则小。

  从各部门完全用水系数能够准确的看出,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水的生产和供应(12629.437)、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461.093)、纺织品(202.042)、食品和烟草(186.524)、木材加工品和家具(172.253)、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162.275)、住宿和餐饮(159.78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129.609)、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114.897)、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108.653)。在这10个部门中,食品和烟草、木材加工品和家具、住宿和餐饮、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四个部门在直接用水系数中排序靠后,在完全用水系数中跃居前列,说明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水资源少,但水资源的间接耗水很大。

  通过对湖南省各部门用水系数的比较,能够准确的看出水的生产和供应、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煤炭采选产品、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等重工业部门与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纺织品、食品和烟草、木材加工品和家具、住宿和餐饮、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等轻工业的耗水量较大,这些部门都是湖南工业主要行业,也是湖南省工业公司用水的主要消耗部门。

  在分析湖南各产业部门用水时,如果仅仅考虑各个部门的直接用水,食品和烟草业、木材加工和家具、住宿和餐饮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等直接用水系数较低的部门将会被认为是低耗水部门,但是其对水资源的间接消耗很高。从这一个方面出发,在制定和实施湖南省水资源调配政策时,有必要综合考虑其各产业部门的直接用水与间接用水情况。

  尽管湖南水资源充足,且降雨量丰沛,人均水资源量在全国前10位,但降雨和水系分布时空不均匀,全省季节性、地区性缺水较为显著。因此,保护水源、节约用水、优化用水结构、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均衡考虑水资源分配。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都不同程度在使用水资源,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的单位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使各行业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要,需用科学的方法对用水结构和效益做多元化的分析、优化,并为产业体系优化提供科学的根据。特别是间接用水较高的产业部门往往对整体经济发展拉动效应较强,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考虑间接用水较大的工业部门的发展所引起的水资源紧张问题,在制定相关经济宏观发展计划时,应考虑水资源部门间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二)强化工业节水,推进产业体系调整。工业是仅次于农业的用水行业大户,抓好了工业节水,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要着力调整工业产业体系,在结构性节水上做文章,鼓励和优先发展用水效率高、低污染的产业,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在淘汰落后产能时,将水耗高的企业纳入淘汰范围,提高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要均衡考虑水资源部门间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三)提高废水净化处理品质,鼓励水资源再利用。要加快推行清洁、低碳、环保生产,严控废水的产生和排放。着力改进废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废水净化处理品质。要在水资源再利用上挖潜增效,鼓励可利用再生水的行业,如造纸和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工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推广使用再生水,促进再生水综合利用。

  (四)加强节水目标管理,完善节水价格调节机制。要结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业用水节水预警监测体系。完善以价格为杠杆的用水节水机制,加强工业用水运行监控,尤其要重点预警监测高耗水行业和企业的用水节水情况,逐步推动节水管理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