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城市试点再生水循环利用 一起了解城市“第二水源”→

发布时间:2024-07-19 来源:行业动态

  5月14日至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我们来关注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银川市,运城市,临沂市等首批19个城市列入试点。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19个城市里面有14个是属于北方的,也就是北方城市占大多数。为什么北方城市占大多数?一个是北方这种城市,对再生水的利用需求更加迫切,比方说咱们北方地区很多城市有河无水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缺少补水。第二个原因,基于北方城市水资源更加紧缺,所以再生水利用的前期基础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

  银川是19个再生水循环试点城市之一。银川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蒸发量却高达2900mm以上,属于缺水城市。赵家湖公园,是银川市东部的一处湿地景观,由于没水源,常年处于半干涸状态。

  记者了解到,正在兴建的银川兴庆区南部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是将处理过的再生水,通过管道引入赵家湖湿地当中进行补水,可以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银川市用水管理处主任胡亚娟:截止到2022年底,我们银川市再生水的利用率达到了45.07%,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们节约了黄河水、地表水达到了8277万方。

  银川市已有5处国家湿地公园,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盈盈绿色。这些湿地公园的补水,完全来自再生水。与雨水相比,生活污水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就地可取,通过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可以得到符合特定标准和要求的再生水,供给给城市绿化、工业用水等领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再生水处理之后先用到生态环境,作为生态补水,解决生态用水的问题。同时生态水体又作为水源再供其他的用水,比方说工业用水,城市杂用等等,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体系,这样就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正如专家所说,再生水用途非常广阔。除了生态补水以外,工业用水也是再生水的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应用领域。

  此次天津市滨海新区入选19个再生水循环试点城市。天津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的用水重心,其中化工、生物医药等主要行业都是用水大户。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来看记者的调查。

  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厂,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用水大户。几年前,企业找到区管委会,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降低用于发电的锅炉机组的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考虑到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比较多,管道也都相互联通,管委会帮助企业和水务公司进行对接,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尾水,再用超滤、活性炭、反渗透等多个工序深度处理,生产出高品质再生水,通过专用管道引进电厂内的循环水塔。

  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节水负责人 鲁晓伟:一年下来,我们这边用了40多万吨的再生水,节省水费约8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工业企业使用的自来水,每吨收费为7.3元,而使用相应标准的再生水,每吨为6.49元,而景观补水和环卫用途的再生水则更为便宜,每吨3元左右。

  天津港保税区城市环境管理局水务管理科科长孙堂旭:再生水价格比自来水低,使用再生水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我国从“十二五”开始施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21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下降55%,2022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7立方米,京津冀地区已经接近10立方米,提前十年达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2030年目标。

  再生水循环利用,被认为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的绿色可持续方案。一些再生水循环利用时间较长的地区,当地的生态得到很好的修复。

  在山东临沂,十年间,通过建立和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湿地植物、鱼类及鸟类的数量和品种逐步增多。

  山东省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试点办科长朱茂杰:比如说我们沂水县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提升到了地表水Ⅳ类,而且对水生态恢复作用十分显著,现在已有植物近300种、鱼类近40种、鸟类30余种。

  在19个试点城市之一的山西省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里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30多名小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山西省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郑炳玉:这些水现在再经过进一步处理,也就是经过我身后这些设备,经过超滤反应的处理以后,就达到我手里面现在拿的这种水的水质要求,这个水目前就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

  同学们参观格栅区、反应池,兴致勃勃地在出水口观看污水处理的前后对比,了解如何实现净化处理,做到再生利用。

  据记者了解,再生水利用率逐年提高。2022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80亿立方米,较10年前提高了4.6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再生水是安全的,是可以安全利用的。这样就需要加大我们宣传的广度和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再生水。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发展。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可以从不同层面来修饰、调控底盘细胞的性能。2023年,基于嗜盐菌的开发利用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业界的贡献,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授予陈国强“国际代谢工程奖”。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数字育种、智慧农机、智慧农场等数字化生产模式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应具备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理解、使用、交互和创新等数字素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说明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航天技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从遥远的太空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从提升农业效率到改进环境监视测定技术,从优化交通出行到革新医疗技术,航天科技正以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方式,

  囿于时间与空间,遥感影像通常只能捕捉到部分信息。科研人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去反演一个全过程模态,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但这其实就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车铣复合机床经过你们优化后,性能有了很大提升,销量同比增长30%。”日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赵小刚兴致勃勃地带着浙江省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一边参观,

  7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在《桥梁工程——从浅海走向深海》报告中,张喜刚透露,针对未来单跨1500米的斜拉桥和3000米左右的悬索桥,相关团队已开始研究适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复合技术。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李林教授团队和中国香港李氏集团Sun Crops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日利亚花生复兴计划”合作协议。

  一种可能在早期地球浅水区繁衍生息的复杂微生物,可能是今天所有生命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像Martin一样探索LUCA的生活方式,Moody研究小组追踪了350种细菌和350种古细菌的57个“标记”基因,以构建一棵生命树。

  如果你还徘徊在专业选择的边缘,不知该“选择”或“逃离”哪些专业,不妨来了解一下,新质生产力如何给专业赋能。”对于“选择高校还是选专业”这个考生填报志愿的老问题,林万龙建议,行业头部高校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更稳妥的选择。

  15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在香港圆满通过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这标志着亚太6E通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今年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已在轨工作整整一年了。它先后捕捉到“玛娃”“泰利”等台风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在2023年以来的一些气象监测中精准监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钻头,其实很不简单,它是西南石油大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装备制造的发展历史。”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说,学校着力推动能源报国网络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层次地融合,叫响了能源报国网络育人品牌。

  当前,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发生意外并不可怕,如果运动场馆配备应有的急救设施,或能转危为安。近年来,跟着社会治理效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的提升,在各类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越来越常见。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重大挑战。砖瓦的出现、钢材的使用、混凝土的兴起引领了土木工程的前三次飞跃,钱七虎院士表示,第四次飞跃则以土木工程建造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交叉融合创新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