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保健操及疾病治疗工作规范(4)

发布时间:2024-06-16 来源:m6米乐官网app入口在线问

  1.1.1病理性:由于多种病原侵袭,使母体感染发病而引起胎儿死亡、流产、畸形、早产,还有一些遗传因素、近亲繁殖造成的死胎或弱胎等,这种类型多为不治之症。

  1.1.2 营养性:由于饲养不合理、营养失衡、矿物质不足、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母牛的繁殖力降低,胎儿发育不良、生命力不强,以至发生早产弱胎。这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大。

  1.1.3机械性:饲养管理不良导致母牛妊娠后期发生早产,如孕牛吃了霜打的牧草、放牧中的鞭打惊吓、频繁的妊检操作等。

  1.2.1对新生犊牛做正确处理,擦净鼻孔内的羊水并观察呼吸是不是正常。如无呼吸,必须立即抢救,处理脐带。胎儿产出时,脐带一般均被扯断,并因脐血管回缩,脐带残端仅为一羊膜鞘。如果脐带没被扯断,脐带在脐孔外4-6厘米处扯断。脐带断端处理遵循“不剪断、不结扎、不包扎”,用消毒毛巾擦干及时犊牛并在0.5小时内给犊牛灌服体重10%的初乳。

  1.2.2新生犊牛脱离母体后2小时还不能自行站立,或在人为扶助下勉强站立不久又因体力不支而频繁摔倒,就可判断为弱胎犊牛。其表现为精神倦怠、目光无神、头低耳耷、蜷缩一团。患中枢神经调节不良综合症的胎儿发生脑性瘫痪,也表现四肢游动、肌肉颤动、瘫卧在地,应做鉴别诊断。

  1.2.3弱胎牛反应迟钝,站立时四肢不稳、盲目碰撞,母体在身边时也找不到吃不上奶,严重时瘫卧不起、吸吮反射微弱或消失、两眼半睁半闭、瞳孔大小不一、对光反射不敏感,对手指刺激也不躲避。

  1.2.4弱胎牛表现代谢机能紊乱,由于持续性的体力丧失,全身系统检查出现非常明显的不良征兆,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心动过速、心音杂乱、鼻孔煽动、肺扩张不全、四肢冰冷、口舌发凉、皮温不整、体温常在37℃以下。

  1.3.1尽早确定早产弱胎的救治价值。根据临床病态表现,判断一下其发生类型,如果属于中枢神经调节不良的一类,或是由于母牛疾病所生的早产胎儿,或是近亲效应所产的弱胎犊牛,均视为无治疗价值,其临床发生率约为2-4%。如果是日粮配方不合理、妊牛营养失衡等问题造成的胎儿发育不良,所产的足月胎儿表现为体小、体轻、体弱、体衰或是由于某一些原因引起的妊娠后期早产胎儿,只要胎体基本成熟、心跳节律正常就有救治希望。

  1.3.2.1把早产或弱胎犊牛挪放在温室环境中,铺草盖被、保持体温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另外,经常性的定时翻动躯体,轻轻按摩,也可起到良好的扶助作用。

  1.3.2.2机能不全和能量不足,是弱胎犊牛的致命因素,适时补充能量合剂是实施救护的重要手段。其药物组成是:复方氯化钠100毫升、25%葡萄糖40毫升、三磷酸腺苷二钠400毫克、注射用辅酶A100国际单位,1次静脉滴注(速度要控制在60-70滴/分钟)。抢救初期,每12小时输入1次,当机体状况好转时,每24小时输入1次,这对机体生命力的巩固和提高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3.2.4适时给弱胎犊牛补血。补血的方法是:静脉采取生母血液100毫升,当即输入到犊牛静脉内。另外在犊牛康复时期进行自家血疗法,第1次颈部皮下注射5毫升,隔日再注射10毫升,对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大有好处。

  1.3.3.1弱胎犊牛的心脏,经常显示着心动过速而无力,这本是全身机能不全的一种症候,不应认为是心力衰竭而给以强心治疗,只可以通过补充体外能量来提高心脏的活动能力。

  1.3.3.2由于弱胎犊牛的体况不佳,吃不上初乳而导致胎便停滞,继而引发肠臌胀。这时应依据情况,少量多次哺喂初乳,以防消化不良,或用100毫升温开水冲调10克酵母粉1次喂服,然后定时进行腹部按摩,每隔半小时按摩1次,以活化胃肠功能。采取此法,大都能在1天之内缓解症状,排粪排尿,肠臌胀也随之消除。

  腹泻是牛场犊牛期饲养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也是牛场中导致犊牛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犊牛腹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犊牛腹泻的原因很多,表现出的严重程度各异,可从最轻微的消化不良到致死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犊牛腹泻不仅严重危害犊牛健康,而且犊牛死亡、治疗费用和治愈犊牛长期生长发育不良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牛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犊牛腹泻的高发期为1月龄内,但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病率。

  犊牛腹泻因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根据病程可从稀软粪便至半昏迷状态表现多样。发病初期,犊牛排出稀软、水样粪便;随着病程的发展,犊牛可能表现出脱水的症状(如眼窝下陷、黏膜干燥、被毛焦燥等);随着脱水状况的加重,患犊可能表现出末梢发凉、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或难以站立、昏迷等症状。

  2.2.1非感染性:即为犊牛饲喂管理的不良。新生犊牛饲喂不当、饲养环境恶劣或护理不当等均可导致犊牛腹泻爆发。最常见的原因如下:

  2.2.1.1管理因素:怀孕后期母牛的营养不足,不能够满足其能量及蛋白的需要量;同时,因摄入的VA、VE和微量元素不足,均可极度影响初乳的产量和质量。产犊环境和犊牛饲养环境恶劣,泥泞、肮脏、青年牛和成母牛混用产圈、应激等外因易使犊牛接触感染性病原,继而引发腹泻。难产的犊牛、天气恶劣时,犊牛需加强护理,否则易患腹泻。初乳质量差、饲喂量不足、饲喂时间不当等管理因素也是导致犊牛腹泻的因素。

  2.2.1.2营养因素:任何常规饲喂习惯的变化,均可导致犊牛营养性腹泻。如饲喂时间间隔的延长,犊牛可能因过度饥饿而采食过量的牛奶,导致犊牛排出灰白色稀软粪便,呈营养性腹泻表现。所排出的灰白色稀软粪便为流经肠道未被消化的牛奶。

  2.2.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和原虫是犊牛腹泻最常见的感染性因素。正常的情况下,患犊会同时感染多种病原。可根据常见病原的发病时间初步确定其可能的病原,但粪便的性状、颜色等常与病原相关性不大。

  2.2.2.1大肠杆菌:绝大多数犊牛于5日龄内发病。肠毒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新生犊牛腹泻发病迅速,病程短,从表现出虚弱、腹泻、脱水至死亡常不超过24小时。患犊常在腹泻前表现出严重的脱水症状,部分病例死亡前无腹泻症状。抗生素治疗多无效,液体疗法可大大降低患犊的死亡率。

  2.2.2.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不仅是犊牛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原,也是犊牛败血症的一种重要病原之一,还可引发肺炎。沙门氏菌引发的犊牛腹泻多见于15日龄以上犊牛,患犊粪便内可见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患犊治疗反应不明显,病程常持续1~2周。可用抗生素预防本病。

  2.2.2.3梭菌:多种产气荚膜梭菌可导致犊牛腹泻,主要为产气荚膜梭菌B型、C型和D型。最为典型的病例,发病突然,可表现为猝死或虚弱,犊牛死亡前可见急腹痛或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典型的小肠出血症状。

  2.2.2.4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引发的犊牛腹泻多发于5~15日龄,虽然轮状病毒感染的犊牛病程较短,但对肠黏膜破坏严重。

  2.2.2.5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的犊牛对肠道造成的损伤较轮状病毒更严重,所以易引起继发感染从而引起严重的腹泻。粪便性状和腹泻发生时间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有证据说明,成牛冬痢与冠状病毒有关。

  2.2.2.6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虽能导致犊牛腹泻,但并非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如犊牛出生后短期内感染,可能引发4~10周龄犊牛出血性肠炎,本病毒也可引发断奶犊牛肺炎。

  2.2.2.7隐孢子虫:隐孢子虫对犊牛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寄生虫,可为犊牛腹泻的原发病因,也可为继发病因,发病犊牛多为出生后短期内感染,腹泻多见于5~30日龄犊牛。很多犊牛呈隐性感染过程,被动免疫差、受到冷应激或营养不良的犊牛易感,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

  2.2.2.8球虫:艾美尔球虫引起的犊牛腹泻多发于21日龄后,也可见于4~6月龄,亚临床感染的犊牛抵抗力下降,生长率低,可用药物预防。

  虽然犊牛腹泻的原因复杂,但其临床表现以肠炎和脱水为主。腹泻犊牛死亡的问题大多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多非病原感染导致。所以,治疗犊牛腹泻时应以纠正脱水状况和调节电解质平衡为主。

  2.3.1体液治疗法:患犊的脱水程度可根据其精神情况、眼窝下陷程度和皮肤弹性试验来判断,同时也可通过患犊临床表现判断其体内酸碱平衡状况,判断方法参见表1和表2。根据脱水程度和酸碱平衡状况,可选择适当的补液方式。通常情况下,脱水8%以下的患犊可通过口服方式补液(ORT);脱水超过8%时,需结合静脉输液(IV)和口服补液的方式纠正脱水状况和酸碱平衡。

  口服补液治疗时,用量可按2升/次,3~6次/天给予;脱水严重者,需计算补液量。计算方式为:

  当脱水超过8%,犊牛需部分静脉补液,治疗时可3升液体静注,其余量通过口服补液。

  碱缺失量=酸中毒程度(毫摩尔/千克)×体重×0.6 X0.084克NaHCO3

  2.3.2抗生素疗法:抗生素对腹泻犊牛的治疗效果不定,与其原因有直接关系,但是抗生素可以预防继发感染。

  2.3.3 其它疗法:对于犊牛腹泻,治疗时可配合使用一些抗炎药物和吸附剂。目前市场上可用的抗炎药物主要为第三代氟尼辛及第四代抗炎药物美洛昔康;吸附剂可用活性炭、高岭土等,口投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