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治一方碧水 蕴一城美景

发布时间:2024-06-21 来源:相关视频

  马鞍山,依江而建、傍水而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等更是穿城而过、奔腾入江,串联起山色苍翠、水韵悠长、胜景繁多的美丽画卷,为这座城市带来活力和灵气。

  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这些河流、沟渠,或因污水排放,或因垃圾倾倒,或因污泥淤积,水质严重恶化,水体变黑变臭,涌入长江之时再非汩汩清流,变成城市躯体上的“疮疤”,成为市民心中的“隐痛”。

  一头关乎长江碧水长流,一头关乎百姓美好生活,治水刻不容缓。五年来,马鞍山市坚持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现如今,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35条黑臭水体“洗”尽污浊,慈湖河、雨山河等清亮入江,城市治水的非凡成果映入眼帘,亲水护水的“生态福地”阔步前行。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火红的余光洒满位于慈湖高新区核心地带工业园区的尖担沟上。清水潺潺而动,两岸绿草茵茵,水中莲花绽放,水鸟悠闲飞过,美丽的风景让下班的工人们驻足远眺,卸下疲惫。

  谁会想到,几年前,它还是路人掩鼻而过、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更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任务交办清单》上,留下了“常年黑臭,化工气味刺鼻,水体化学需氧量高达5400毫克/升,污染严重”的评价。

  整治,迫在眉睫。2016年,马鞍山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立足马鞍山市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马鞍山市将35条黑臭水体整体打包,采取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中冶华天公司,让专业治水公司参与水环境治理。

  围绕“水清、岸绿、景美、河畅和群众满意”的总目标,采取“控源截污、综合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实时监测、智慧管理”等综合技术方法,35处黑臭水体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家治理“药方”; 排查污染源头、强化执法监督、推进项目建设,多部门“集团作战”、部门与属地“联合作战”,全市上下迅速形成合力治水的工作态势。

  确定了目标,就快马加鞭干。清淤驳岸、截污纳管、景观绿化,先治污再治水;建设尾水湿地净化尾水回补河道、构建河道小循环和河湖连通大循环,打通水路引来活水;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各项工程有条不紊进行,臭水沟一步步变成了清水河。

  但几十年堆积而成的顽疾,一旦要根除,难度可想而知。2018年,马鞍山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有了更多政策和资金加持,我市信心倍增、大胆尝试,坚持治标与治本同时着力,水里与岸上下足功夫,走上“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的全局性治理之路。

  马鞍山市先对城区94条河道700多处排口溯源排查,对管网状况、河道本底做出详细的调查,查清内源污染、查明周边面源污染。找准“病症”后,下一服猛药,马鞍山市在河流两岸迅速掀起一场工业、农业、社会领域的“整治风暴”:500余家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的散乱污企业关停并转;规范整治畜禽养殖,推进矿山修复;严厉打击沿街餐饮排档、农贸市场、洗车洗浴等行业违法排污行为。

  再从源头出发,开启涤荡之旅:完成315个小区、38条合流制道路、180家机关事业单位、350家企业的雨污分流工程,对全市1150公里雨污水管网做全面排查检测和清淤,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从源头上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推进中铁水务、南部污水处理厂、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慈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所有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以上,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长江。

  同时,马鞍山市还以黑臭水体河长制为抓手,制定出台违法排污联合执法办法、排水许可办法、居住小区排水设施管理规定等制度;在全市工业园区推广“环保管家”,对企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进行信息化监管;为整治过的水体引入“专业管家”,增添监控“卫兵”,建立常态化的运营维护机制,推动实现从见效到长效的转变。

  “以前下雨后来这里,因为雨水污水溢流入河,那水质都会变得更浑浊,臭味也是更浓。”雨过天晴,看着依旧清澈、花香四溢的东湖公园,住在东湖瑞景的段先生很是欣喜,感叹“城市治水真的有效了。”

  现如今,35条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消除黑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空间;慈湖河、雨山河、永丰河等重点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年稳定在地表V类水以上,全方面提升入江河流水质;雨污分流成效明显,城市污水得以全面收集,雨水排放能力得以提升,雨后溢流现象基本消除,井盖顶托现象明显减少,正以优异的治理成果迎接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验收。

  同时,好消息传来,马鞍山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在今后三年享受总共10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我们还将借此时机、乘胜追击,深入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补齐水环境问题背后的城市环境短板,不断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市住建局城建科负责人江陆军表示。

  据悉,一方面,马鞍山市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水体水质为目标,对水环境治理一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补缺补差,继续实施河道整治、水生态构建、活水循环等工程,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项目二期工程建设。

  另一方面,马鞍山市将统筹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梳理摸排2021-2023年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围绕4大流域、7大海绵功能分区,重点加大长江马鞍山段6处洲岛、79公里岸线保护,协同推进水体修复、湿地保护等4个专项行动,强化与南京等长三角周边地区生态协同,持续抓好“一江一湖三河”联防联治等工作,力争至2023年,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的40%以上。